跟“网红”讲解员朋朋走进埃及博物馆
在位于埃及开罗市中心的埃及博物馆外,张鹏(右)为孩子们介绍参观注意事项。新华社记者赵丁喆 摄
位于开罗市中心的埃及博物馆近日迎来一批中国小学生。他们的带队老师是孩子们口中的“朋朋哥哥” — —中国国家博物馆义务讲解员张鹏。
自2003年起,张鹏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去博物馆为青少年做讲解。这一讲就是十余年、数百个周末,并在现实中和网络上拥有一批忠实粉丝。
为体验这名“网红”讲解员有何过人之处,记者跟随张鹏和小朋友们走进埃及博物馆参观。
张鹏认为,成功的讲解来自事先充分的准备。“我们会在出发前举办前期课程,一起读关于埃及历史的书,并提前预习将要看到的珍贵文物。这样才不会产生‘走马观花’的遗憾。”
行前,他布置了一项动手作业:让小朋友根据描述制作法老船。“有的小朋友可能想到法老船是从金字塔附近的沙漠里发掘的,颜色肯定是黄色,就拿橘子皮做了一艘,然后迫切想看到真的法老船长什么样子,他的旅行就有了一个目的。”
文明旅游的启蒙也是参观前的重要一课。
“大家进馆后要轻声慢步,与陈列柜保持一米的距离,不要乱碰乱摸……”进馆前,张鹏将此行约20名小朋友及其家长聚在一起“约法三章”。此时,平日随和的他表情也严肃起来。
“每个国家的博物馆都陈列着这个民族最珍贵的遗产,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这个意识应该从儿童时开始培养,”张鹏对记者说。
今天讲解的重点是古埃及木乃伊。他从木乃伊的制作工序讲起,一直讲到古埃及人的生死观。讲到精彩处,张鹏模仿古埃及祭司的样子,在一名小朋友的额头上敲了一下:“古埃及人认为,祭司像这样用石子碰过法老的身体后,这部分的功能就能在他复活后复苏。”
对于8岁至12岁的少儿来说,文物知识是否令他们感到枯燥?生死的概念又是否过于晦涩?张鹏说:“我们为每个小朋友分配了一个角色,比如法老的船工或者法老的卫士。这样孩子们自己就会有一个动力去了解他的角色,听讲解时就会格外专注。”
不只小朋友聚精会神地听讲解,随行的家长同样饶有兴致。刘女士此行带着一对双胞胎。他们作为“朋朋”的“铁粉”,已在去年跟随张鹏的团队去陕西游学,春节过后还要去趟以色列。
“我们过去带孩子出去基本是度假或观光,有时玩过也就玩过了;这种深度的博物馆游学寓教于乐,大人和孩子都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张鹏认为,青少年游学具有两层意义:一是开阔视野,教育孩子“容下和自己不一样的东西”;二是有助于他们在一个参照系中定位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了解中国。
“现在大城市的孩子普遍觉得什么都是自己或身边的最好,往往失去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带他们了解其他文明的辉煌历史和成就,可以让他们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