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伊滨区村民盖房时挖出两尊石像 疑似宋代石翁仲
测量石翁仲高度
“有人挖出一对儿石人!听说已经上交文物部门了。”近两天,这个事儿在伊滨区李村镇几个小村子广为人知。《洛阳晚报》记者从伊滨区文物部门了解到,村民挖出的石人系两尊石翁仲,初步推测为宋代的。
村民盖房挖到石人上交文物部门
昨日,记者来到伊滨区李村镇偏桥社区马庄(自然村)一打听才知道,40多岁的村民马振青已成村里的名人,不少村民给记者指路,问是不是来采访挖到石人的事儿。
在马振青家南面的一处空地上,挖出石人的土坑已被填平。马振青告诉记者,家里准备盖一栋小房子以方便照看果园,前两天用挖掘机挖地基时,刚挖几下就挖到硬物。家人用铁锨一点一点将土清理干净,一尊约两米高的石像逐渐显露出来,随后,家人在石像旁边还挖出另一尊身高相同的石像,但两尊石像的神态及手持物品不尽相同。
记者了解到,伊滨区派出所民警接到村民反映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与村民一同将文物安全交给文物部门。
推测为宋代石翁仲一文一武
昨日,在伊滨区文物部门工作人员陪同下,记者见到了这两尊石像。除了一尊身上多了几个挖掘机齿印儿,两尊石像整体保存完好,五官清晰可辨。一尊石像手持利剑,怒目圆睁;一尊手持笏,文质彬彬。据测量,两尊石像均高205厘米,宽60厘米,榫高6厘米,且都未发现底座。
伊滨区环保文物局工作人员武利新介绍,两尊石像系石翁仲,一文一武,初步推测为宋代的。
那么问题来了,翁仲是什么?“翁仲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陵墓守护神。相传,秦始皇手下有一员武将叫阮翁仲,骁勇善战。阮翁仲死后,秦始皇为其铸铜像,置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后人就把立于宫阙庙堂和陵墓前的铜人或石人称为翁仲。”洛阳民俗博物馆馆长王支援介绍,石翁仲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是帝王陵墓前主要供祭仪物之一,为石雕人物、动物,成对儿立于神道两侧,是陵墓的装饰性建筑。至唐代,帝王陵园里设置石翁仲才成为定制。王侯及品级高的大臣,墓前所列石翁仲数各有差别,每朝都有具体规定,庶民墓前不许立翁仲。
解密石翁仲身份仍需进一步勘测
帝王或王侯大臣墓前才有的翁仲为什么出现在这里?伊滨区文物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在马庄旁边的自然村内,有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宋故赠中书令良僖李公神道碑”。据了解,“李公”为宋太宗明德皇后的侄子李昭亮,历任殿前副都指挥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宁、天平、彰信、泰宁、昭德军节度使,景灵宫使,死后赠中书令,谥良僖。
“目前,我们推测两尊石翁仲和李公神道碑有关,但李公墓上的封土已不复存在,具体位置还需要进一步勘测。”武利新介绍。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伊滨区文物部门将请专家对两尊石翁仲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按照相关法规进行级别分类,妥善保管。(记者 王博东 通讯员 陈敏只 /文 张怡熙 /图)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