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考古学者称,夏商牙璋分布或为最早中国雏形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知名考古学家邓聪教授2月7日表示,20多年考古研究发现,夏商牙璋分布的共同区域,显示“吾土吾民”共同意识逐步形成,这可能就是最早中国的雏形。

  香港中大当日起至3月底推出“牙璋与最早中国图展”,展示邓聪领衔牙璋研究的最新成果。邓聪在展览开幕式上介绍说,夏王朝是中国最早王朝,牙璋被公认为夏王朝核心玉礼器,也是早期中国国家文化的符号。他从1990年至今,就持续对东亚各地出土牙璋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研究。

  据《尚书》记载,大禹治水,足迹所至,画为九州。古人称之为“禹迹”,就是最早华夏的天下,但近代史学把“禹迹”作为神话或者传说看待。古文献“禹迹”记载,是否空穴来风?

  邓聪指出,20多年考古研究发现,牙璋分布竟然比“禹迹”的空间有过之而无不及,今天可以把“禹迹”与牙璋扩散事实相提并论,两者覆盖广袤的范围,又与日后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版图,大致吻合,意味深远。

  他认为,夏商牙璋分布,展示在政治文化上初期东亚及中国的秩序的雏形。而牙璋分布共同区域,可能分享着近似国家政治思想的理念,显示“吾土吾民”共同意识的逐步形成,其中包括可能在各地政治语言上的沟通。

  同时,牙璋分布与春秋以后“大一统”主义,两者间存在有思想内在脉络的传承,也对东亚地区纵横数千公里超巨型帝国一统局面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

  世界知名政治史学家福山曾追问,为什么数千年来中国的统治,都倾向选择强大的中央政府的模式,而不是四分五裂的小国?邓聪称,相信通过牙璋的研究,对夏商周国家政治深入的探索,可为这个重大问题找到源头和解释。

  当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大校长沈祖尧出席“牙璋与最早中国图展”开幕礼。他致词表示,香港中大与内地各地考古单位,有长久的合作关系。1990年,中大在香港南丫岛大湾遗址发掘,就发现了被誉为国宝的商代牙璋玉器。

  “关心社会,认识祖国,是我们学生时代就听到的呼唤”。沈祖尧认为,香港回归祖国后,在内地有无限发展机会。以香港本地资料作出发点,从东亚及人类历史去看祖国,将能更深入了解香港古代文化的来龙去脉。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