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将养护文物 恢复抗战时期“金融街”风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交通银行旧址。 渝中区供图 摄

 

  抗战时期作为国民政府战时首都的重庆曾聚集众多金融机构,如保存故宫文物的川康平民商业银行旧址、经历日本军机空袭考验的美丰银行旧址……12月19日,重庆市渝中区打铜街传统风貌区建设项目启动,将让中外游客一览“金融街”风貌。

 

  打铜街传统风貌区位于重庆母城渝中区,毗邻东水门大桥,区域内的国民政府经济部旧址是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川康平民商业银行旧址、美丰银行旧址、中国银行旧址、交通银行旧址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们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历史。

 

  成立于1937年的川康平民银行最主要的“业绩”不在金融,而在于抗战时期对故宫文物的保护。“九一八事变”后,故宫大量文物分批迁往南京保存。“七七事变”后,这些国宝又分路转移。其中一路辗转至重庆。川康银行二楼仓库异常坚实,因此其中一部分文物存放于此。

 

  四川美丰银行1922年开业,原为中美合资,后转为中方独资,日益兴旺,决定修建银行大厦。1935年,美丰银行大楼竣工,一层和二层用青岛黑色磨光花岗岩贴面,三层以上用米黄色釉面薄瓷砖贴面,风格独树一帜,成为当时重庆首屈一指的建筑。大楼质量过硬,抗日战争初期经受了日本军机空袭的考验。虽美丰银行已停业,但大楼仍作为其他机构办公使用。

 

  1938年,国民政府经济部内迁重庆,借川盐银行作为办公地点。当时,众多机构内迁重庆,房屋不敷使用,川盐银行这样的大楼,成为许多机构租用的对象。除国民政府经济部外,执行著名的“驼峰航线”任务的中国航空公司也在此租住办公。该建筑后来改为重庆饭店。

 

  重庆市渝中区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杜胜凯告诉中新网记者,这里堪称抗战时期重庆的“金融街”,最多的时候聚集了银行、钱庄等金融机构约150家。打铜街传统风貌区建设项目将对5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养护,布置文物介绍,完善街道景观等。

 

  项目预计2018年7月完工。届时,中外游客可在此徜徉,感受一番抗战时期“金融街”的风貌。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