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活起来”让自觉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12月3日起,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登陆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和综合频道。九大博物馆(院)的镇馆之宝,以及它们所承载的历史记忆、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彰显的大国气象,都浓缩在每期的90分钟里,以古人之规矩,开时代之生面,《国家宝藏》“让文物活起来”。

  《国家宝藏》讲述的是历史,展示的是文物,但是这个节目并没有传统文博节目的一本正经、庄严肃穆。这里没有语重心长的说教,也没有晦涩难解的历史文化密码,更没有陈腐枯燥的段子。为增加节目的传播力,特别邀请当红文艺明星担任“护宝人”,以表演的方式演绎文物的前世传奇,再邀请文保工作者讲述文物的今生故事。这个节目通过高超的艺术手法讲述历史,赢得了广大青年群体的关注,刚一播出就好评如潮。

  文物自身拥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但是近些年,文物保护工作却面临严峻挑战。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陈士渠今年接受《法制日报》采访时说,近几年,每年全国涉文物犯罪立案数量都在2000起以上,文物犯罪形势严峻,一些职业盗墓犯罪团伙流窜各地盗掘古墓葬,给国家文物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例如去年宣判的红山文化遗址盗墓案,就被评为新中国成立来最大盗墓案,该案对历史文化的破坏力难以估量。

  随着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不再适用死刑,国内收藏热兴起,再加上盗墓主题的影视剧影响,“盗墓”这种带有历史、禁忌、神秘色彩的行为,早已经不是小说故事、电影电视的专利,已然成为严重危害历史文化传承的现实罪恶。盗墓犯罪具有极强的隐蔽性、技术性,盗墓的地点基本是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非常不利于监管,盗墓犯罪缺乏明确具体的被害人,即便有群众发现盗墓犯罪,也可能因为事不关己,而装作没有看见。有些盗墓团伙还具有黑社会性质,知情群众惧怕打击报复也不愿意举报。

  事实证明,简单依靠法律手段很难实现对文物的有效保护,治本之策就是让保护文物的理念深入人心。文物必须放在博物馆里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私人的占有与把玩就是将文物的光芒掩盖。所以,保护文物就是要让文物的故事能够传扬,其精神内涵能滋润人心、丰富思想、凝聚力量。青年群体是社会改革进步的中坚力量,希望更多的《国家宝藏》去影响青年们的思想,改变对文物畸形的占有观念,让尊崇文化、忠实历史的风气蔚然成风,传承好中华文脉,把根留住。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