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福建近年考古新发现

  十九大报告专门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而近几年来,在福建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和全体考古人员的努力下,福建考古可谓是硕果累累。

  明溪南山遗址

  三明明溪县南山遗址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1986年发现,2012—2017年,福建博物院与社科院考古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南山遗址先后进行三次正式考古发掘。南山遗址在福建省内具有重要意义,南山遗址发掘出土的如磨光黑陶、白陶等文物为福建省内所罕见,可命名为一个新的考古学文化——南山文化;南山文化是闽西北地区第一个考古学文化,填补了福建史前考古学文化谱系的缺环,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意义。此外,经初步观察出土人骨的特质人类学特征,与台湾发现的“亮岛人”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该发现为史前闽台关系的研究、台湾史前人类的起源,以及为国际学术界所关注的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等重大学术热点问题提供了关键材料。

  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

  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位于泉州市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西南面当地人称“苦寨坑”的一座山坡上,海拔高度约674米。通过考古发掘,共揭露9座有叠压打破关系的窑炉遗迹。出土遗物以陶、瓷器和窑具为主,陶、瓷器中,原始青瓷所占比例约为25%,印纹陶占比约60%,窑具占比约15%.陶、瓷器型主要有尊、罐、钵、壶等。原始青瓷与印纹陶装饰技法与纹饰相同,采用刻划、拍印、戳印、堆贴、镂空等手法,纹饰有弦纹、菱格纹、方格纹、直条纹、圆圈纹、篦齿纹、凸棱纹等。

  从窑址出土标本来看,年代约为夏商时期,经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测试部分碳标本年代,最早公元前1749年,最晚公元前1497年。即最早可到夏代中期,最晚到商代中期。

  苦寨坑窑址是我国目前已知烧造最早原始青瓷和使用龙窑的窑址。在苦寨坑窑址周边区域调查过程中,2平方公里范围内已发现10余处规模较大的夏商时期的窑址群。为研究我国原始青瓷以及龙窑起源提供了新的材料。苦寨坑窑址被评为“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福州海域水下文化遗产

  重点调查项目

  2016年,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共发现和确认5处水下文化遗存,分别为长乐双脾岛明代水下遗物点、长乐大祉清代铁船、福清东壁岛元代沉船遗址、福清东箭屿南宋沉船、平潭高屿南宋沉船。至此,福建地区已确认的水下文化遗存已达41处。(羊泽林 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