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博物馆举办圣旨精品展

  平时看了那么多古装剧尤其是明清宫剧,我们似乎对圣旨都有所了解,但古代的圣旨、服装到底是什么样的?12月1日上午,金华市博物馆“奉天承运圣旨展”开幕,一大波真正的明清圣旨、服饰让你一饱眼福。

  此次圣旨展展出了徐州圣旨博物馆从馆藏中选出的86套展品,包括“奉天承运”单元的各种圣旨,“锡光同庆”单元的圣旨相关文物,同时还有“华冠丽服”单元的服饰文物,系统介绍了圣旨的分类、色彩、质地、书法、图案等内容。本次圣旨展为期一个月(12月1日至12月30日),除明清时代的圣旨,还有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家的圣旨。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后,首创皇帝制度,把命称为制,令称为诏。汉代蔡邕在《陈政事七要疏》中第一次把皇帝的命令称为“圣旨”,至今已有1800多年。我们最常听见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种说法,是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的。所以,以后追剧,再看到明朝前的圣旨用了“奉天承运皇帝”,那就是很不合时宜的啦。

  1368 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其中一座规模最大的朝会大殿,取名“奉天殿”。为了向人们昭示他登上皇位是奉天的旨意,也就是进一步阐明自己做皇帝的“合法性”,他把手拿的玉圭也刻上了“奉天法祖”字样,而且还写了《御制纪梦》一文。朱元璋从此便自称“奉天承运皇帝”,他颁发的诏书前面都要加上这六个大字,“承运”是用来修饰皇帝的定语,从此成为定制,被广泛使用。清朝仍然沿用,由此可知,明代以前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纯粹是无稽之谈。

  圣旨的断句也有讲究。清宫剧里常有这样的剧情:皇宫里来的大太监,趾高气扬,使一拂尘,手捧黄绫,当众高喊一声:“某某某接旨!”众人皆惶恐,莫不立即跪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然后毕恭毕敬地听太监宣读黄绫上的黑色毛笔字:“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不过,如果有人真的这样宣读圣旨,恐怕他多半会被拉出去砍了。为什么呢?因为断句断错啦,这句话应断句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古代的圣旨书写都要有主体,“皇帝”就是主体,所以“皇帝诏曰”在圣旨中一般会重起一行。而后面的两字,会据圣旨的内容和诏告对象的不同,常见的有三种,分别为“诏曰”“制曰”“敕曰”。

  据悉,徐州圣旨博物馆“奉天”于圣旨类文物的搜求、保护、修复、研究,已历40余年,自2000年“承运”创立中国首家圣旨博物馆已17年,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最早以圣旨为载体的皇牍文化博物馆。现收藏明清圣旨为主的相关文物1.8万余件(套),展出各类珍贵文物3000余件(套)。

  徐州圣旨博物馆不仅在展出现场介绍了相关展品,馆长周庆明当天下午还在金华市博物馆文博大讲堂做了一个《圣旨述略——圣旨的概念与来龙去脉》的讲座。据他介绍,2000多年以来,圣旨的材质多种多样,从最初的甲骨、竹木到后来的纸质、绫锦。本次主要展出的是绫锦类圣旨,这类圣旨都是由上好的蚕丝织造,一般是由专供皇宫颁发圣旨的机构“江宁织造”提供。圣旨的外观是卷轴式的,轴柄的材质根据级别不同分为玉质、黑犀牛角等。

  圣旨,一般会由名贵木制的匣子保存——圣旨箱。有一些人把对家人的褒奖刻在木牌匾之上,来彰显门第显赫、家族尊崇。在此次展出的明清圣旨中,孙铭恩家族诰封的十道圣旨最有史料价值。孙铭恩从初入仕途到官居一品,仅历时18年,可谓官运亨通。18年,十道圣旨,概括了他的一生,也系统地反映了清代官员选任、简拔、考察、奖赏、封赠等诸多方面的实际情形。

  此外,展品中的清朝服饰也让人大开眼界。清朝服饰种类繁多,包括礼服、吉服、常服、行服等,应用最广的应该就是吉服,主要用于宫中的大型吉庆节日。最吸引眼球的当属礼服中的龙袍,龙袍颜色丰富,多达20余种,并不仅仅只有明黄色,本次展出的三套右祍马蹄袖海水江崖龙袍就是蓝底和红底的。龙袍下摆的海水江崖,除了表示绵延不断的吉祥含义之外,还有“一统山河”和“万世升平”的寓意。在设计上也将汉族传统的长袍宽袖和满族特色的马蹄袖相融合。

  此次展览期间,金华市博物馆首次用上了机器人讲解员。这个名叫“艾米”的萌萌机器人,会带着你完成所有讲解,回答你的提问。此外,每个周末两天的上午10点,在金华市博物馆地下一楼设置体验区,观众可参与汉石画像拓印活动,充分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12月16日上午10点,博物馆还有一场临摹古代服饰纹样手帕的教学活动。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