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破获盗掘西汉古墓葬大案 追回200余件文物
2017-12-04 15:03:17 来源:法制日报 已浏览次
由下地挥铲盗墓的“苦力”(指盗墓团伙中最底层人员)出手,几番倒卖至坐拥私人博物馆的“掌眼”(指盗墓团伙中的灵魂人物)手中,一件文物的市场价格陡升百倍。当这些不法分子陶醉在被盗文物给他们带来的喜悦中时,公安机关的恢恢法网早已织就,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历时16个月,行程60余万公里跨省追踪,一举打掉相互交织且组织严密的盗掘西汉古墓葬、倒卖文物犯罪团伙10个,抓获犯罪嫌疑人91名,追回各类被盗文物1000余件。在陕西咸阳警方的不懈努力下,公安部挂牌督办的“7·20”系列盗掘西汉古墓葬案成功告破。
近日,《法制日报》记者前往案发地汉代钩弋夫人云陵墓地看到,凛冬时节环抱墓冢的一片青绿已是草枯叶黄,彼时的盗洞虽已被填埋,但在去年7月,专案组正是顺着这一浅层盗洞深挖出整个犯罪网络。
循线深挖盗墓团伙
云陵系汉武帝刘彻之妃、汉昭帝刘弗陵之母钩弋夫人的墓地,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铁王镇大圪塔村西,2013年5月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7月初,淳化县公安局接到群众举报称,有人在该县境内对汉云陵实施盗掘。鉴于案情重大,当地警方立即上报,公安部将此案列为挂牌督办案件,组织指挥陕西省公安机关抽调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工作。
淳化县公安局局长贠彦武介绍说,勘查走访汉云陵现场发现,此处盗洞较浅,尚无文物被盗出。但在案发地段频繁出没的一辆陕A牌照白色越野车及其车主李某形迹可疑,引起警方怀疑,很快被纳入到侦查视线。
经过紧密摸排,专案组确定了以李某为首的盗掘汉云陵犯罪团伙。查明该团伙人员组成和作案规律后,警方抓住战机,迅速部署展开抓捕工作。同年9月,盗掘汉云陵犯罪团伙悉数落网,首战告捷。
这只是一个开始。
随后,专案组根据李某犯罪团伙人员交代的案情信息,经缜密侦查,发现其背后潜藏着更多的犯罪事实。
由此,一张涉及1100余件文物的盗、贩网络逐渐浮出水面。
嫌疑人后悔走错路
从2016年12月起,专案组先后赴陕西、山西、甘肃、河南等多地,对其余9个犯罪团伙实施抓捕。
“清明节当天晚上,战友十余人驱车1200公里……又到五一,阳光灿烂,本想给大家放假,让身心换防,因紧急情况,一个个同事自愿留下继续奋战……”淳化县公安局副局长杨改过在日记中记录下办案过程中那段艰辛日子。
在此期间,专案组凭借惊人的毅力和不懈努力,先后打掉7个盗墓犯罪团伙。
今年6月22日、24日,专案组又相继抓获分别以崔某、王某为首的犯罪团伙。至此,算上首战告捷的盗掘汉云陵团伙,10个涉及陕西、甘肃、山西等地、常年以盗墓为业的犯罪团伙悉数落网。
杨改过告诉记者,犯罪团伙成员间都以绰号相称,用暗语联系,给核查犯罪嫌疑人真实身份信息甚至整个案件的侦破带来不小难度。
“掌眼”“支锅”“腿子”“苦力”……这些古怪的名词构成盗墓团伙中的人员称谓和层级框架。据杨改过介绍,级别最高的“掌眼”是盗墓活动里的灵魂人物,其不仅具有“寻墓探穴”的本领,在鉴别文物方面也称得上是“行家大拿”,有的甚至还拥有私人博物馆。在盗墓活动中投入的资金、设备、人力,则由“支锅”来筹措。
盗墓团伙中被称为“腿子”的人,通常作为“技术指导”和“项目经理”,最底层的是“苦力”,顾名思义就是下力气干活的人,即便幕后老板收入高达千万元,不参与文物交易的“苦力”们盗掘一处墓葬,也只拿几千元或上万元而已。
“如果能重新选择,我绝不会再走上这条路。家里两个孩子一年多没见,真想他们。”记者在当地看守所见到李某的重要上线张某时,已不见他在昔日照片中那般留长发戴墨镜、身穿白色风衣的“江湖豪气”。此时,他闪烁泪花的双眼里,只有对犯罪事实的悔恨和对自由的渴求。
“寻梦汉云陵,弄铲舞人生。黄粱皆有醒,懊悔又成空。”淳化县公安局办案民警刘磊在工作笔记中这样写道。
无损追回大量文物
据了解,专案组一方面加快文物鉴定固定犯罪证据,另一方面以追查文物流向为重点,盯住出售、占有文物的关键人物,自下而上溯源追踪。
长期盘踞西安文物市场的犯罪嫌疑人“孟老大”在一系列盗墓案中扮演“支锅”角色。其归案之后,警方寻迹发现,涉嫌非法收购及私藏大批珍贵文物的“掌眼”张某平,系文物追缴的重点。
本着防止文物流失的考虑,当地公安机关立即抽调50名特警、26名侦查人员成立跨省追缴文物专案组,于今年4月赶赴甘肃天水等地,在张某平的私人博物馆等处,成功无损追缴回涉案被盗的西汉鎏金编钟、双螭虎鎏金底座、陶马等200余件珍贵文物。
据悉,目前包括从事倒卖文物多年的张某平、王某等主要犯罪嫌疑人均已到案,共批准逮捕54人,案件已进入依法移送起诉阶段。
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陈士渠说:“各级公安机关要继续加大对文物犯罪的打击力度,坚持对文物犯罪零容忍,积极探索完善严防、严管、严打、严治的文物犯罪与文物保护长效机制,切实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遗产管理好、守护好。”(记者 蔡长春 见习记者 董凡超)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