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博物馆昨天接收77件海关没收文物

雷峰塔砖-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雷峰塔砖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战国时期蚁鼻钱

 

  昨天,杭州博物馆有一个特殊的交接仪式——杭州海关把近10年来在进出境各个渠道依法没收来的77件文物,送到了博物馆。

 

  这77件文物,经浙江省文物鉴定中心鉴定,门类多样,有陶瓷器、铜器、木器;还有民俗、古生物化石等。其中,有12件蛮珍贵,比如蚁鼻钱、战国原始瓷罐、西晋越窑双系罐等,都属于三级文物。

 

  蚁鼻钱,大约只有一枚指甲盖大小。

 

  它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铜币,凸面椭圆形,有些像海贝,仔细看的话,上头的阴文有些像两个眼睛一个嘴巴,所以也叫鬼脸钱。

 

  这些文物是怎么来的?杭州海关的工作人员说,大多是从萧山国际机场没收的,也有部分来自邮局。

 

  拿机场来说,在过海关检查时,行李箱过X光机检查,如果箱内有看上去像文物的物品,工作人员就会要求开箱检查。

 

  工作人员都经过文物知识培训,会有初步判断,如果认为有文物的可能,会联系文物部门鉴定,真属于文物的话,就会依法没收。

 

  像蚁鼻钱、战国原始瓷罐等,历史悠久,一看就是文物。但昨天交接的77件文物里,有一些看着不是很像文物。

 

  比如,雷峰塔砖。杭州人可能都知道,1924年雷峰塔倒塌后,不少杭州人都去捡砖,带回了家,藏了起来。当时捡的砖里,有一部分是“经砖”,砖块侧面有个小圆孔,里头藏着佛经。另外大部分砖块是镌有佛像或字,相对来说比较常见。

 

  昨天交接的那一块,就是不带圆孔,但有字的砖。

 

  杭州博物馆馆长杜正贤说,很多年前,雷峰塔废弃的砖还曾做成纪念品,价格很便宜,让大家留个纪念,这一块可能就是。但问题在于,它在国内流通,想去哪都行,但不允许出国。

 

  因为根据《文物出境审核标准》,凡在1949年以前(含1949年)生产、制作的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原则上禁止出境,其中1911年以前(含1911年)生产、制作的文物一律禁止出境。

 

  另外,有个清末民初的黄花梨木箱,很可能是家里世代传下来的,在国内一直家传下去可以,但要带出国就不行了。

 

  甚至有一块可能是从博物馆纪念品店买的狼鳍鱼化石,按照规定,也不能带出国。

 

  这些文物到了杭州博物馆后,馆长杜正贤说,会先把它们的资料整理好,然后挑一些进驻展厅,对外展览。

 

  (图片由杭州博物馆提供)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