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宁县石家墓群发掘5座春秋高等级墓葬
2017-11-23 11:37:18 作者:王永安 张俊民 来源:中国文物报 已浏览次
石家墓群位于甘肃宁县马莲河以东、九龙河以南早胜塬上,现隶属于宁县早胜镇西头村石家一组。自2016 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抢救性发掘以来,引起了考古学界的高度关注。2017 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继续对石家墓群东侧区域进行考古发掘,截至目前,已清理墓葬5 座,墓葬形制为南北向竖穴土坑墓。按等级划分,皆为A 型墓(大型墓)。
墓葬填土内发现疑似祭祀活动的遗物。如墓葬M257 填土内发现大量动物骨骼,分布未有规律,可能因此墓二次被毁所致。骨骼主要为腿骨、颌骨等部位,种属初步鉴定有牛、狗、马等,并伴随出土有石璧、石璜、石饼形器等遗物。2016 年发掘墓葬M35、M39 填土内同样发现石璧、石饼形器等遗物。若上述现象可解释为与祭祀活动相关,此类在墓地祭祀行为不同于西周时期《仪礼》中的《士丧礼》《既夕礼》《士虞礼》所记载的宗庙祭祀,是春秋以来宗法制破坏,“礼崩乐坏”社会变革的一种反映。
新发现2 座未被盗掘墓葬,墓葬编号分别为M216、M218.其中M216 墓葬形制较为特殊。椁盖是以东西向圆木或一剖为二圆木搭建于东西生土二层台上。棚木之间隔开,间隙较宽。棚木下置席,覆盖于椁室四周。椁盖下椁室四壁抹一层浅绿色涂料,代替木板构筑椁壁以装饰墓壁。此类现象在2017 年发掘的M36 墓葬中有发现,墓圹四壁一定深度下抹浅绿色涂料,较为特殊。
2座完整墓葬皆为7鼎。出土青铜礼(容)器见表。
其中墓葬M216 随葬微型礼(容)器,种类繁多,涵盖食器、酒器及水器。模仿生器特征,铜器制作粗糙,纹饰有重环纹、夔龙纹、瓦垅纹、弦纹等,另有部分器物为素面,可归属到明器范畴。墓葬M218 随葬铜礼器置于椁室南壁端,比较特殊,纵观石家墓群已发掘墓葬,将其置于椁(墓)室南壁端者,仅此一例。另外,M218 发现带铭文的铜礼器,如铜鬲,意义重大。
发掘的5 座墓葬,围绕木棺东西两侧或四周都有串饰遗存的发现。种类组合多样,悬挂排列复杂多变。如墓葬M40,其由石磬形饰、陶珠、费昂斯珠、石贝、铜铃、铜鱼组成。石磬形饰、石贝各两两成组,陶珠或夹杂个别费昂斯珠以四个呈一线排列。悬挂排列上石磬形饰组单独式悬挂;陶珠(夹杂个别费昂斯珠)组置顶端,末端衔接一对石贝组的复合式珠贝组合。铜鱼两两成组,各组内两铜鱼形制各异,鱼尾夹角呈尖角或弧角,大小不一,头朝上,每间隔一段小距离悬挂。铜铃内外两道各悬挂1 件,每间隔一段大距离出现。墓葬M257,串饰组由石磬形饰、石贝、玛瑙珠、泥珠、铜鱼、铜铃组成。组合关系上石磬形饰、泥珠、石贝、铜鱼头朝上各两两成组,玛瑙珠以四颗或五颗为一组,铜铃单个呈现。悬挂排列上石磬形饰、铜鱼组合及铜铃单独式悬挂;玛瑙珠组、泥珠组各上下叠置两重,末端衔石贝组的复合式珠贝悬挂。排列上两组磬形饰组合间隔珠贝组合,铜铃及铜鱼组合每隔一段距离呈现。
宁县石家墓群已进行近两年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新发现春秋时期高等级贵族墓地,无疑推进了泾河上游地区两周时期相关学术的发展。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