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从清代院落到“红色枢纽”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9日,在位于老城区九都东路的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以下简称洛八办)“刘少奇住室”外的院落里,不时有人来这里重温入党誓词。这个大院从建成至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一砖一瓦都在讲述着它从清代院落到“红色枢纽”,再到如今党史教育基地的变迁。

 

  走访

 

  始建于清代的院落里,有道不尽的红色记忆

 

  洛八办的讲解员说,这里原是洛阳富商庄氏的宅院,始建于公元1831年。1932年2月,国民政府迁都洛阳,此院被征用。1938年10月至1942年2月,此院为八路军驻洛办事处所在地。1985年4月,这里成为纪念馆。

 

  庄家大院坐南朝北,正大门对的是贴廓巷,但现在此门已经封闭。

 

  第一间展室里陈列着不少书籍,其中有当年八路军驻洛办事处转给地方党组织的延安出版的书籍、八路军驻洛办事处交通员从西安领取的部分书籍等。

 

  走出展室,沿着这座三进院落漫步,只见青砖垒就的房屋和红色的窗棂使整座院落显得幽静而古朴。走下台阶,讲解员指着标有“刘少奇住室”的小屋说,就是在这个小小的房间里,刘少奇同志曾经于冬夜修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救亡室内,朱德、彭德怀等同志曾经作过报告……

 

  西边一间厢房里陈列着一些徽章,整个洛八办收藏的徽章有60枚。当时,大家通过徽章来确认佩戴者所属的单位。其中,抗大第一分校第五期毕业证章,就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的徽章,它是这所在抗日战争时期由我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学校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透过这些小小的徽章,当年那段历史仿佛重新出现在大家眼前。

 

  讲述

 

  大批党员通过八路军驻洛办事处走上抗日战场

 

  洛八办有多个“头衔”——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洛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讲解员说,正是因为那段峥嵘岁月,所以洛八办每年都能吸引很多社会各界人士到此参观。

 

  中共洛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的专家介绍了八路军驻洛办事处成立的过程:

 

  1938年夏,黄河以北等区域相继沦陷。中共中央预计日军可能从洛阳一带渡河南侵,决定在洛阳建立办事处,一旦日军侵占豫西,就以该办事处为基础,联络地方武装,发动当地群众在伏牛、桐柏山区建立敌后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8年10月,时任中央军委统战部负责人的刘向三,率50余名军事干部从延安来到洛阳。由于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的阻挠,起初仅建立了第十八集团军驻洛通讯处。该通讯处被安排在洛阳城中的亚东旅店。刘向三认为,在此处不便开展工作,就派人找到交通便利的南门外贴廓巷56号(庄家宅院)作为办公地点。1939年1月,卫立煌调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通讯处改为办事处。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在筹备期间,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在延安同负责此事的刘向三谈话,并提出了具体要求,此后又多次进行指示。刘少奇、朱德、彭德怀等同志多次到八路军驻洛办事处指导和部署工作,特别是刘少奇同志,曾三次前来。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是全国坚持时间较长的八路军办事处之一,转送了数以千计的军政干部,成为连接延安与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八路军驻洛办事处以公开机关的身份,帮助和支持了河南地下党的工作,大批党员通过这里走上抗日战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

 

  1986年,洛八办成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又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洛八办被河南省委宣传部命名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3年7月成为河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今年,洛八办又成为首批洛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点评

 

  中共洛阳市委党校科研处副主任、副教授时丽茹说,洛八办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充分体现了洛八办的历史作用和意义。洛八办教育和团结了广大人民群众,扩大了党的统一战线,增强了党的影响力和战斗力。同时,洛八办也是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为革命圣地延安输送大批革命干部和进步青年。来洛八办了解历史,可以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让大家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感言

 

  涧西区景华实验小学教师索丹丹说,入党之后再次参观洛八办,心情不同以往。一进洛八办,思绪就被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爱国热情更加高涨。在新时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为一名教师,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以革命先烈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教好书,育好人,时刻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责任。(洛阳晚报记者 李砺瑾/文 张怡熙/图)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