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11月17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长谢辉作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根据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下发的《关于表彰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的决定》,成都通过复查,连续四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殊荣,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获得“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是目前成都唯一获此殊荣的博物馆。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长谢辉表示,成都武侯祠将继续挖掘三国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资源利用与文明创建工作结合,发挥好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成都武侯祠作为首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是众多三国名胜古迹中,两项殊荣的唯一获得者,更是海内外富有影响力的“三国圣地”。千百年来,成都武侯祠凝聚了世人认同的人生价值和精神气质。这些精神隐逸于古柏草木中,流动于殿宇陵墓间,化作瞻仰者心中神圣的信仰。

  一直以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立足于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充分利用自身文化资源优势,凸显精神文明建设特色,以历史文化名人传承创新工程为抓手,将博物馆工作同文明创建有机结合,通过三国文化研究、传承、交流、推广,全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着眼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社会主要矛盾,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以惠及百姓、优化环境、改善民生的价值导向,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发展天府文化

  成都有着2000多年的建城史,拥有独具魅力的城市文脉,“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内核早已深入人心。三国文化是天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成都武侯祠紧扣天府文化内容,一是通过培育锦里文化品牌、推进国家文创试点工作等,努力实现文化的创新发展,吸引社会各界参与文化创造,营造良好氛围。二是努力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要,举办受市民欢迎的成都大庙会活动、近4个月的三国季系列活动及三国小学堂、小小讲解员等社教活动,将深厚历史底蕴与现代生活、现代技术紧密结合,引导市民慢下脚步,静心品味文化魅力。三是积极开展三国文化进社区、进学校及免费专家讲座,国家博物馆日、文化遗存日免费开放等形式,充分体现博物馆的公益性质,吸引社会各阶层参与文化建设,体验文化成果。 在成都玉林社区,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从创新创造的角度,以“诸葛治蜀、天府锦绣”为题,为市民讲述刘备、诸葛亮在成都这方土地上的创新故事,让大家从历史故事中收获颇多。在观众意见簿中,有观众在听了武侯祠小小讲解员的公益讲解后,留言到:“少年强则中国强!感谢成都武侯祠提供如此好的公益项目,让我们对成都的历史文化留下了深刻印象。”2016年,成都武侯祠小小讲解员荣获2016四川省十佳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和成都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以历史文化名人传承创新工程为抓手

  2017年,四川省出台了《关于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的意见》。三国文化代表性人物诸葛亮凭借治蜀造福于巴蜀人民,受到各阶层人民的缅怀和赞扬,成为首批四川历史名人。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是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诸葛亮纪念地,义不容辞应承担诸葛亮文化传承创新工程主要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成都武侯祠以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 “六个一批”为抓手,一是国家文物局授牌武侯祠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整合全国研究力量,深入开展以诸葛亮为代表的三国文化研究;二是成功创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构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习传播阵地;三是举办全省、全国三国文化研讨会、学术交流活动,营造传承传习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四是积极筹备创作“乐舞三国”、“英雄·三国”等三国文化主题文艺作品,运用丰富多样艺术形式进行三国文化的当代表达。五是积极开展诸葛亮南征、北伐沿线三国文化点位考察,策划打造主题旅游线路;六是结合锦里古街知名度、影响力,以此为平台,促进三国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通过具体项目实施为抓手带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凝聚人心、坚定信念,以精神文明推进社会健康发展。

  三国文化研究、交流、推广

  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成都武侯祠加强三国文化研究、交流、推广,努力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保护好文物、合理利用好文物资源,让文物活起来,阐释其承载的灿烂文明,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一是根据《成都武侯祠文物保护规划》,完成孔明殿院落、三义庙、汉昭烈庙院落文物建筑维修及彩塑、壁画保护工程等文物修缮工程。二是完成了诸葛亮南征考察,并于2014年4月启动了全国三国文化遗存调查,旨在科学、全面、系统梳理我国三国文化“家产”,目前已基本完成四川省内三国文化遗存调查。三是先后成功举办全国三国文化遗存调查座谈会、全国三国文化遗产考察暨诸葛亮南征研讨会、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培训会等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四是近五年,馆内相关科研人员陆续发表论文149篇,出版论文集7期,学术专著、刊物5部,科普读物3部,图录2部。五是近年来,每年举办了各类文化展览近10场,启动刘备、诸葛亮的专题陈列策划、三国文化基本陈列改造、原状陈列提升等工作。六是加快了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博物馆自身及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力量,提升学术影响力。积极争取创办三国文化学术刊物,努力培养一批立足四川,走向全国的科研骨干。七是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启动了全国三国文化资料中心建设。通过三国文化的研究、交流、普及,让群众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以史为镜,知荣辱,明方向,为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营造博物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氛围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成都武侯祠将工作职能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固定党日学习、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活动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强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通过开展“学雷锋”志愿活动、“道德讲堂”、礼仪培训、职工运动会等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在馆内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氛围,有力提升干部职工及来馆观众的文明素质和道德素养。同时践行勤俭节约,倡导低碳节能,使环保观念深入人心,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强环境保护。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同时,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科学研究、陈列展览、文化活动、景观提升等等工作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继续提升博物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谢辉表示,成都武侯祠有幸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离不开省委、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离不开省、市、区文明办、市文广新局的悉心指导,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在下一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成都武侯祠也制定了相关工作计划,一是加强文物本体保护,提升陈列展示硬件设施。实施文物保护规划修编工作;根据修编后的文物保护规划,逐步实施武侯祠博物馆石质文物保护项目、惠陵建筑群维修工程、三国陈列室改造工程、孔明苑改展提升工程、三国文化资料中心建设等;推进文物数字化保护、文物预防性保护、数字博物馆、智慧博物馆领域的理论研究、实施方案研究、功能开发和项目联合申报实施工作。二是强化“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平台作用,聘请全国乃至世界三国文化知名学者作为博物馆专家团队,开展“师承制”培养计划,培养出一批在诸葛亮与三国文化研究领域有一定国际影响、全国一流的学术带头人;牵头召开全国三国文化保护利用联盟会议,正式成立“全国三国文化保护利用联盟”,大力推进全国三国文化遗存调查项目,并计划每两年召开一次具有国际影响力、全国一流的诸葛亮与三国文化学术研讨会,同时邀请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国家知名的诸葛亮与三国文化研究学者,展示各国关于诸葛亮与三国文化研究成果,共享文化资源;申请诸葛亮与三国文化研究为主题的专门学术刊物,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诸葛亮与三国文化专门学术刊物。三是全面提升各项陈列展览。实施三国文化基本陈列室展陈提升项目,打造全国一流、世界独有的三国文化专题特展;策划筹备“刘备、诸葛亮君臣合展”,完善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陈列展示缺项;以全国三国文化遗存调查成果为依据,联合相关博物馆及诸葛亮研究机构合作举办诸葛亮与三国文化文物专题陈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三国文化陈列;实施原状陈列提升,充分阐释三国文化、武侯祠内涵,提升三国文化展示、宣传、教育水平。四是建设国际一流的三国历史文化数据信息库。结合正开展的三国文化遗存调查,建立、完善全国三国文化调查信息资料库;编辑出版三国文化普及、学术研究资料。五是建设文化传习基地。继续完善“三国小学堂”、“小小讲解员”系列活动,针对青少年普及和传承三国历史文化,从小培养热爱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价值观,了解诸葛亮等三国英雄人物崇文重教、克己奉公、创新创造的优秀品质。六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丰富文化活动、文创产品。提升“成都大庙会”春节民俗活动品质;丰富“三国季”活动的文化内涵,让群众通过参与活动,潜移默化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推进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文创试点工作,将科研成果和文化创意结合,研发既具有鲜明三国文化特色,又具备相当实用性、艺术性,深受观众喜爱的文创产品;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局示范项目——守望·发现@大三国。(成武博)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