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扇博大展半数藏品来自这个最会修团扇的人
2017-11-21 11:46:28 来源:钱江晚报 已浏览次
“明月入怀·中国团扇文化印象特展”正在中国扇博物馆举行,11月26日撤展。现场一共约200件展品,其中一半以上属于一位苏州神秘藏家。
11月19日,这位神秘藏家在中扇博开了一场关于团扇的讲座。被苏州收藏界称为“团扇蔡”的他——蔡念群,不仅仅是收藏者,还是团扇的制作者、修复者。
他说自己的爷爷曾在拱宸桥边开桐油厂,所以来杭州,也算是回老家,很亲切。
第一眼就爱上了团扇
为了爱好自学修团扇
蔡念群在苏州一家文物市场经营文玩店多年。为什么要修团扇?“没办法,我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就是这点爱好。”
因为第一眼就爱上了团扇,可是收来的“破布头”、“破扇子”找不到人修复,从小手巧,初二能修无线电、能自制黑白电视机电路和频道转换器的蔡念群劲儿一上来,决定自己摸索着修。
自学的过程很孤寂,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
比如制作团扇的基础是烤框,也是最难的地方。想要框有弹性,就需要用一整根竹条去烤,以200℃左右的间接温度烘烤韧性最强。竹子品种也有讲究,要到福建去买,在烤的时候,竹条外面是拉伸的,内里是挤压,纤维长度如果不够就容易断掉。烤框最考验功力,一根竹子每个部分的纤维长度都有可能不一样,蔡念群说自己烤断了200根竹子,才得了第一个团扇框。
看起来很圆很对称的团扇框,其实还有个小秘密。“左边最上面实际制作时要稍微比右边凹下去2毫米,不然做好了看上去左边会有点尖尖的,好像‘斜肩膀’。”蔡念群的微博上有位粉丝是杭州人,热爱制作团扇,可是做出的扇子一直是“斜肩膀”,向蔡念群请教后,开心地回复:“我做了一把对称的,看上去左边尖出来,翻过来看,还是左边尖。后来听您的,做了不对称的,现在看起来终于对称了。”
为了还原旧时候绷扇面用的糨糊,蔡念群特意找到苏州皮鞋厂打糨糊的老师傅,学习如何自制黏合力强一点的糨糊,然后自己再研发适合绷扇面用的糨糊。烤框、绷扇面、包边、打糨糊、上漆、戗金、框柄之间榫卯连接才能迎风不折……制作团扇有二十余道工序,每一道工序他都得潜心琢磨。
保利春拍找上门
团扇蔡声名渐响
就像票房寡淡的电影,有人说,没有市场的文化,很难壮大发展。修复师兼文物商蔡念群认同这个道理。所以能被北京的保利春拍主动找上门,蔡念群有点开心。
2014年保利春拍上,蔡念群的多件团扇作品成交,价格最低的一柄6000元成交,最高的一柄拍到了22000元,“团扇蔡”的名声由此传开。
不止拍卖行。其实早几年,沪苏杭一带的几位雅士就找上门去,求一把扇子配长衫、中式对襟衫。那天钱江晚报记者赶到苏州采访,还差一点遇见其中一位。
不过蔡念群手里的那一百多柄团扇,是怎么也不舍得卖的。将它们拿到拱宸桥西的中扇博展出,蔡念群心里是高兴的:“你跟我讲杭州话好了,我听得懂。我爷爷老底子在拱宸桥运河边开过桐油厂,就在当时的三友实业社对面。我小时候有几年在杭州住的。”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