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釉陶三彩套盒鉴赏
2017-11-15 16:16:54 来源:内蒙古日报 已浏览次
辽代釉陶三彩套盒(如图)由两件浅盘组成,高4厘米,口径15厘米。浅盘为子母口,浅腹,八曲花瓣形高座,高座表面装饰印花牡丹花叶纹。浅盘大部分上施黄釉,牡丹花上施白釉,牡丹叶上施绿……辽代釉陶三彩套盒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院。
辽三彩即辽代生产的低温釉陶器,不仅限于黄、绿、白三色釉,绿、黄单彩器也很有特色。辽代釉陶器的生产,既有专门的窑场,也有专烧釉陶的窑炉。辽代窑场,目前发现有赤峰缸瓦窑、林东南山窑、阿鲁科尔沁旗水泉沟窑和北京龙泉务窑等处。其中林东南山窑位于辽代上京临潢府故城西南1公里处,是专门烧制三彩釉陶的窑场。这里生产的三彩和单色白釉、黄釉器,胎质较细,均作淡红色。烧造时,胎体先施一层白色化妆土,制坯后先入窑素烧,再施彩釉二次焙烧而成。素烧的温度达1120℃左右,胎质瓷化,吸水率降低。由于釉色单一,采用填色技法,釉色界限分明,釉面很少流淌。在装饰风格方面,主要以印花为主,少见绘花和划花等装饰。在构图上,讲求对称,纹饰较为繁缛,满布整个空间。
辽王朝统治时期,我国陶瓷手工业经过隋唐的大发展,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生产格局,进入到一个瓷业昌盛、窑口林立、窑艺更臻完善和成熟的时期。辽三彩在继承唐三彩烧制工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反映出契丹族特有的民族风貌和文化特征。辽代陶瓷器以其独特的造型的装饰特点,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970年夏,赤峰市翁牛特旗解放营子村群众因修渠取石发现了一座辽墓,翁牛特旗文化馆、昭乌达盟(现赤峰市)文物工作站随即派员进行了发掘。此墓为石室木槨券顶单室墓,葬式为合葬,男女墓主人头东脚西,仰身直肢,脸部均覆盖铜面具,应为辽代中期的契丹贵族。墓中共出土此式套盒四件,其用途当与汉族漆器果盒相似,是辽代中晚期三彩器精品。

责任编辑:晓燕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