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区多措并举加强历史古建保护工作
2017-11-15 13:27:33 来源:温州市文广新局 已浏览次
自去年启动全市首例“大拆大整”中三普文物登录点、信息点迁移保护工作以来,温州市龙湾区不断创新城中村改造历史建筑保护的工作路子,着力念好“摸、分、活、护”四字诀,最大限度的保护好龙湾历史文物,促进城市转型与文化传承和社会文明协调发展。
一、“摸”清文物家底,做好历史古建筑保护告知
一是摸家底知底细。对纳入龙湾三年行动计划的城中村改造重点改造实施范围内的历史文化风貌、“三普文物”现状开展专项调查摸底。经统计,至2018年龙湾区城中村改造实施范围内的新联村、江前村、三郎桥村等26个行政村的“三普文物”中,共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文物保护点5处、三普文物登录点31处、三普文物信息点74处。
二是钉牌子明责任。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为全区范围内所有三普登录点和信息点敲定独一无二“身份证”,同时将三普登录点、信息点信息抄告区工务局等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要求各街道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在城中村历史保护中形成全社会参与、各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是建小组强架构。成立“龙湾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协调组”,办公室设区文广新局,小组成立以来,共召开协调会十余次,召集市文物局、市文保所、市规划设计院等相关部门,抽调业务专家15名成立龙湾区历史古建筑保护专家库,组织现场评估走访6次。经过工作组的努力,上至相关部门领导、下至街道拆迁干部,逐渐认识到历史古建筑之于龙湾的文化意义,从而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投身到城中村改造历史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上来。
二、“分”类分别处置,探索历史古建筑保护路子
率先在全市探索实施城中村改造文物保护处置工作,探索历史建筑保护路子,妥善处理保护和大拆大整的关系。率全市之先提出历史古建筑 “就地保护、迁移保护、采集信息后拆取构件保存”三种保护方式,有效避免有价值东西在大拆中被毁,最大限度保护利用。
一是就地保护留住文脉。在不影响用地新规的绿地、公园,名人故居以及灰塑艺术特别精湛、不易搬迁、对重大历史事件有影响的见证物,采用就地保护的方式,结合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功能置换成绿地公园,为城市转型升级增添靓丽风景线。截止目前,共有21处古建筑采取此种方式,如永中街道联谊村吴炳文宅,在拆除周边建筑后,古建完美地与下湾河道契合,最大限度呈现水乡风貌。
二是迁移保护活化利用。对于建筑风格较突出、保存质量较好的古建筑采取集中迁移安置、保护利用的模式。如将4座门台集中迁移至温州市委党校东面的公园内安置,打造“如意门台公园”,将2016年列入拆迁的8座古民居迁入钟秀园组成院落,形成又一道人文景观。据统计,2016、2017年大拆大整中涉及整体迁移搬迁的古建筑共有24处,目前已完成保护方案专家论证。
三是拆取构件碎片化保存。对于只有部分建筑构件保存较好的,在现场测绘、拍照记录的情况下拆取构件保存利用,截止目前,龙湾已拆取建筑10处共30000余件具有建筑特色的构件,暂时保存在区中心区管委会,下一步将用于寺前街历史街区修复、开展大拆大整中历史建筑展览,最大限度地发挥构件的价值。
三、“活”用文物,“文物+”提升历史古建利用价值
一是“文物+文化”助力大文化建设。温州首例大拆大整中三普文物登录点清代门台迁移至永兴一小工程已于10月底完工,为新校园增添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和历史建筑的艺术之美。另4座门台集中迁至校东公园,打造“如意门台公园”,既为被拆除旧宅的人留一处怀旧之所,也为公园增添一道人文景观。此种“文物+教育”的组合模式,或可成为可借鉴可推广的模板,有效保护此次大拆大整中的历史建筑。
二是“文物+文创”激发经济增长点。将2016年拆迁的8座民居古建筑迁入钟秀园,将一座座单体建筑组合成院落,彰显明代钟秀园内罗峰书院(贞义书院)文化内涵。此外,我局将结合自身职能,积极引导比较成熟的非遗项目工作室入驻,逐渐形成个性化布局、产业化发展的新业态,把文物保护嫁接到文化产业中去、开发衍生品、培育文博创意品牌,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文物+旅游”构建大旅游格局。除已有的2处公园集中安置点外,我局正积极配合做好“大建大美”历史街区建设,打造普门村-寺前街、状元老街、永兴下垟街历史文化街区,形成永中、状蒲片以点带面的旅游格局,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标。如温州市12景之一“蒲州新韵”改造提升工程已完成规划论证,浓缩了龙湾人文历史文脉的普门村明清古民居建筑群也将完美还原浙南美丽水乡风貌。
四、“护”航指导,创新历史古建筑迁移服务方式
一是“保姆式”服务指导历史古建筑迁移。帮助街道草拟古建筑保护文件报告、联系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与他们洽谈价格,与各部门协调迁入地和其他手续办理等,为街道提供历史古建筑迁移一站式“保姆”服务,最大限度减轻街道工作量,当好“服务员”。
二是“合法化”践行古建筑拆迁工作流程。率先研究制定龙湾区历史古建筑保护处置流程,严格履行开展排查、信息送达、组织论证、申请审批、出具审批意见、确定保护方案、审定方案、组织施工验收、档案移交的工作流程,明确各个步骤的责任主体,确保古建筑拆迁处置流程合理合法合规,当好“指导员”。
三是“跟踪式”监督护航古建拆迁全流程。充分发挥文物执法队、属地街道、业余文保员力量,加强历史古建筑拆迁全流程的监管工作,做好就地保护的历史建筑日常保护和防火防盗工作,强化异地迁移建筑的后期维护工作,当好“监督员”。如近期我区文物执法队在日常寻常中,就发现三普文物点“何茂顺宅”抱石被盗,在多方努力下,目前该文物构件已被追回。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