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渡寒潭不留影——徐冰师生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览名称:雁渡寒潭不留影——徐冰师生展

 

  展览时间:2017/11/11——2018/01/07

 

  展览地点:[江苏]-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东-(诚品生活苏州)

 

  主办单位:诚品生活苏州

 

  参展艺术家:徐冰

 

  徐冰先生是中国最为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之所以重要可能归结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徐冰先生的人生经验具有一定的混杂性和标本意义,出生于建国后,经历过上山下乡,在1977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然后1981年毕业留校成为美院老师,进入八十年代参与到当代艺术思潮和运动中,成为美术学院的另类并且创作出《天书》这样的作品,又在1990年移居海外,在纽约工作多年后,2008年徐冰先生回到中央美术学院继续回到了老师的角色。徐冰先生的个人经历赶上了几乎每一个时代浪潮的节点。另外一方面就是徐冰先生的作品,从《碎玉集》到现在的《地书》随时代而动呈现出持续的创造力,并且能看到其生活时代的变迁,他是一个具有个案研究意义的艺术家。

 

  徐冰先生身上具有多重角色,长久以来他作为艺术家被世界熟知,而作为老师这一角色的徐冰,徐冰的教学思想和他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未被足够呈现的,本次苏州诚品将以这样一个特殊的角度来策划一个展览,徐冰先生对于艺术教育的看法集中可见于其文章《关于现代艺术及教育的一封信》一文,而他与学生的关系徐冰先生也曾经撰写《心有灵犀》一文,这两篇文章几本可以管窥出徐冰先生作为老师的一些所思所想。而徐冰先生的硕士博士的联展也举办了多次,这些对于这个展览的产生都是很好的经验基础,与以往“心有灵犀”系列展览不同的是,本次展览增加了徐冰先生作品展览的部分,这样一来,展览更加像是一个课堂,师生的对话以作品形态呈现出来,更为“心有灵犀”。还有与以往展览的不同,本次展览从对话形态延伸,将举办四场左右的对话,通过艺术家的交流尽可能体现出原来“心有灵犀”的真正内涵,“心有灵犀”讲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而与本次展览主题最终成为“雁渡寒潭不留影”,源于徐冰先生在贾樟柯发起的“语路计划”中曾经对导演卫铁说过这样一段话:

 

  “禅语里有一句话叫“雁渡寒潭而不留影”,这句话是很有意思,就是说任何东西过去了就过去了,对过去的遗憾你不要投入太多的注意,对将来你也不要抱过多的幻想。这些都是消耗,是给你造成困难的因素。你真正需要做的就是——面对眼下和此刻。你把每一个此刻的时段珍惜好了、使用好了和发挥好了,你就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人生,你就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出来。事实上,抱着这种态度的人呢,对他们来讲,并不存在真正的困难。”

 

  “雁渡寒潭不留影”这样一个含蓄的表达涵盖了徐冰先生对于生活和艺术的态度,这句话对于他产生了某种共鸣,而他对于艺术和生活的态度,也必然影响他的学生。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