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淳安命名化石新物种 千岛湖自然博物馆即将开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1月7日,在杭州淳安召开的“千岛湖金钩蠊命名新闻发布会”上,一种1.65亿年前的捕食性蟑螂新化石物种被正式命名为“千岛湖金钩蠊”。

 

  “通俗来说,‘千岛湖金钩蠊’就是1.65亿年前的蟑螂,它是一种已经绝灭的新发现属种。”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国际古昆虫学会副主席任东说。

 

  据他介绍,这个新物种的发现得益于此前他获赠的五块较完整的化石标本,今年9月,其团队经多年研究,将关于“千岛湖金钩蠊”的学术论文投向国外专业期刊,经国际上的业内专家学者严格审稿等系列程序,最终论文得以发布,“千岛湖金钩蠊”这一新物种也正式被命名。

 

  “这次研究使我们可以更加详尽地研究这类化石从前未知的形态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蟑螂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任东特别强调,虽然蟑螂如今给人们造成了不佳的公众印象,但它却拥有1.65亿年的演化历史,远超出人类600万年的演化史。研究这一物种,对进化生物学而言意义重大。

 

  任东对命名原因也做了解释,他指出,新物种的命名需要参考对这一研究有重大影响的人或地区等因素,此外将其命名为“千岛湖金钩蠊”也是为了向即将开馆的千岛湖自然博物馆“献礼”,同时为了感谢该博物馆对科研工作的支持。

 

  “这五件化石是千岛湖自然博物馆馆长李跃卓先生几年前采集到的,他认为这或许会对科学研究有帮助,将化石赠予了我。现在研究有了成果,我也想借博物馆开馆的机会将化石回赠,更好发挥它的作用。”任东说。

 

  他表示,此次捐赠的五件化石标本较此前同类化石更加完整,被正式命名后,将成为模式标本,即若今后其他地区发现同类型的化石,必须参照位于馆内的五件化石标本,因此有着极高的科研价值。

 

  “在开馆前得到如此重要的化石模式标本,对我们博物馆来说意义重大。下一步我们会妥善保存这五件化石标本,建设专门的模式标本展厅,更好发挥它的科研价值和文化价值。”千岛湖自然博物馆馆长李跃卓说。

 

  据了解,千岛湖自然博物馆位于千岛湖畔,是当地千岛湖文化大观园项目的一期项目,将于11月8日正式开馆并向游人免费开放。届时,该馆将展出上千件古生物化石标本,向人们展示生物演化的浩瀚历史。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