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毫条达为建盏

  建窑创烧于唐代,到北宋末期至南宋时期到达极盛时期,至清代而终结。建窑位于福建建阳地区,中国古代窑厂多以地区命名,故名建窑。建窑主要烧制黑瓷为主,由于宋代斗茶的兴起,为适应社会需求,建窑大量烧制碗盏类产品。熟知的有曜变、油滴、兔毫等。部分茶盏底部刻印有“供御”或“进盏”字样。胎体厚实、坚致,色呈浅黑或紫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宋代以前,中国的茶道以煎茶道为主。到了宋代,中国的茶道发生了变化,点茶法成为时尚。和唐代的煎茶法不同,点茶法是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斗茶决定胜负的条件有两条,一是汤色,汤色即茶水的颜色,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则等而下之。色纯白,表明茶质鲜嫩,蒸时火候恰到好处,色偏青,表明蒸时火候不足;色泛灰,是蒸时火候太老;色泛黄,则采制不及时;色泛红,是烘焙火候过了头。二是汤花汤花是指汤面泛起的泡沫。决定汤花的优劣也有二条标准:第一是汤花的色泽,以鲜白为上;第二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如果茶末研碾细腻,点汤、击拂恰到好处,汤花匀细,好像“冷粥面”,就可以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被称为“咬盏”。反之,汤花泛起,不能咬盏,会很快散开。汤花一散,汤与盏相接的地方就露出“水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因此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宋代的茶是白色的,故建窑的黑釉盏就理所应当的成为了宋人吃茶的最佳选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东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曜变建盏

  建窑中最为名贵的当为窑变天目盏,今完整器仅存四件,且都收藏在日本各大博物馆中,日本奉为国宝。而国内仅有2009年在杭州市上城区原杭州东南化工厂遗址出土的半只残盏。上图为藏于日本东京静嘉堂的一只曜变天目盏,且为存世最为闻名的宋代建盏,就是这只又名“稻叶天目(日文:稲葉天目)”的曜变天目。据1660年《玩货名物记》载,最早持有者也不知何人,后传入德川将军家、稻叶家。1918年以16.7万日元卖出,又传入三菱社长岩崎家,岩崎家认为这个茶碗是天下至宝,自己不配使用,因此一直珍藏着这个茶碗。1940年,岩崎家成立静嘉堂文库美术馆,稻叶天目即成为静嘉堂文库美术馆的头号藏品。从图片上我们可以看出盏内曜变让人不禁联想到浩瀚宇宙,漫天星河,璀璨夺目,让今人感叹宋人高超的审美境界以及工艺成就。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杭州市上城区原杭州东南化工厂遗址出土

  另外一种建盏名品为油滴盏,日本称油滴天目盏,油滴盏的釉面密布着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儿,直径从数毫米之微至针尖大小,形似油滴。“油滴”的形成其实是铁氧化物在釉面富集,冷却后以赤铁矿和磁铁矿的形式从中析出晶体所致。在黑色釉面上呈银白色晶斑者称“银油滴”,呈赭黄色晶斑的称“金油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纽约佳士得2016拍品

  《君台观左右账记》里记载:曜变斑建盏乃无上神品,值万匹绢;油滴斑建盏是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753

  兔毫盏是建盏最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其黄褐色的条纹犹如兔子的毫毛,因此而得名,兔毫丝形成的机理与胎釉含铁成分高有极大的关系:在高温烧制过程中,釉受热产生的气泡将熔入釉中的铁微粒带至釉面,当温度达1300℃以上时,釉层流动,富含铁质的部分逸出釉面,向下垂流。在一段时间的冷却后,金属介质结晶形成了细长似兔毫的条纹。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苏东坡也有诗曰: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

  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晟永拍卖将于2017年12月3日举办2017年秋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本公司将在展拍期间,安排多场讲座及老茶品鉴活动。在此,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加此次品鉴活动,期待您的莅临!

  本文中全部拍品来自:

  晟永2017年秋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http://vx.bjsypm.com/Default/Index/bjsy

  预展时间: 2017年11月9日-12月2日
  拍卖时间:2017年12月3日
  展拍地点: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东街29号 艺融文化中心
  更多内容关注公众平台:晟永拍卖服务平台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