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中国扇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当年建中河高架时差点被拆
1995年,石匾被粗麻绳细心吊到地面,放在中河路边好几天。
“明月入怀·中国团扇文化印象展”正在中国扇博物馆展出。前几天,博物馆里来了一位身着碎花衣衫的古稀长者。她拿着纸和笔,在团扇的展柜前细细临摹。
她叫毛维东,1947年出生,中国扇博物馆的主要筹建者之一。中国扇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扇业祖师殿”石匾,就是她发现并守护的。
石匾见证了杭州扇业发展
当初却差点被拆掉
扇业祖师殿石匾陈列在博物馆一楼,它是一块3.5米长,0.9米高的长方形青石。石匾匾纹精美,上有“扇业祖师殿”5个正楷字,图案和字均为阳雕。谁能想到,当初它差点湮没在了中河高架拆迁建设的尘土中。
1964年,毛维东从杭州市工艺美术学校毕业,1983年担任王星记扇厂分管生产的副厂长,工资每月104元。1990年杭州市园文局打算要办一家扇博物馆,毛维东调到了杭州市考古所,成为筹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之一。依据《浙江手工业发展史》提到扇业祖师殿在下兴忠巷33号的记录,毛维东和同事们去了平海路、中河路交叉口寻访。
据介绍,杭扇发展于南宋,那时候城里有条2里多长的扇子巷,就是制扇作坊的集中地。据(宋)吴自牧《梦梁录》的记载,有徐茂之、青蔑、周家、陈家等多家著名商号。“扇子巷就是中山中路东侧的一条巷子,一直从鼓楼到清泰街的位置,分布着很多扇子作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巷子还在。”毛维东说,那时还有条祖庙巷,建有各种行业会馆,甚至屠宰业也有屠宰业的会馆,其中扇业会馆最大,作坊老板来这里交流经营经验。到了明清时期杭扇发展更为鼎盛,只是扇业会馆后来被毁,于是在1888年(光绪十四年),又在旧址上重建了扇业会馆。“明清时期杭州的制扇业已达到一个顶峰。林芳儿、张子元、舒莲记、王星记等都是前店后厂的生产经营方式,分布在当时的扇子巷、太平坊、保佑坊、三元坊、官巷口、羊市街等市商业中心,很多扇子还出口国外。”
老底子的扇业会馆坐西朝东,正门对着现在的中河中路。从挂着“扇业祖师殿”石匾的大门进去,共有三进,一进有戏台,经常请来戏班子唱戏;二进为“扇业祖师殿”;三进则是大家用来聚集开会的地方。
天天去工地看着
护下了这块不简单的石匾
等到1990年毛维东看到的扇业祖师殿遗址,只剩下沿中河路的那道长长的三门大围墙了。它孤零零立着,祖师殿建筑群早已被夷为平地,建了上城区教委宿舍和杭州红旗彩印厂宿舍。毛维东和同事们就在平地上,将可以翻开的每一块石板都翻过来,还去找了附近人家搭建的洗衣板等等,想寻寻是否有《重修扇业祖师殿碑记》石碑等,可是都没有找到。“附近老人家说,三门大围墙的正门上应该有牌匾,只是被石灰水泥糊住了。”他们走街串巷调查,到了1991年左右,毛维东终于得到了好消息。
1 995年,中河路要建高架,三门大围墙要拆。毛维东着急了,一连20多天都跑去工地看着,生怕石匾被砸断,还买了香烟给砸墙师傅,拜托他们小心别砸坏了石匾。师傅们看她用心,也就很小心,将石匾用粗麻绳绑着,仔细地吊下来,慢慢放到地面。毛维东小心地把石灰水泥刮掉,用了三四天终于完工,“扇业祖师殿”五个大字终于重现。直到2009年中扇博开馆,石匾被敲锣打鼓送到拱宸桥边。
毛维东说,这块石匾是杭州扇业发展的一个见证,“据我所知,至今为止,全国各地还没有发现过有关扇业会馆的文物,非常罕见。”记者 杨晓政 通讯员 陈晶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