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发现古墓群 出土多件精美陪葬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此次发掘出的瓷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此次发掘出的魂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六号墓群全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墓室后壁有火焰图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弓顶形石墓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位于明代墓群中的宋代双石墓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左壁的青龙图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右壁的白虎图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后龛莲花基座、川东木结构等雕刻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顶壁日、月二字及白云图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双石墓的左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墓依山脊按层次排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五号墓群全貌

 

  忠州新闻网讯(记者 杨忠明)“这种南宋古墓在渝东北地区极少见,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近日,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考古工作人员周勇说。

 

  今年7月24日,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开始对忠县移民生态工业园区的文物进行保护性发掘,发现黄谷村6个古墓群。

 

  经过1个半月的艰苦奋斗,6个古墓群发掘面积共1600多平方米,发现宋代的双室石墓1座,明代的双室多室单室墓24座,这些古墓以多室为主,多则八室墓,少则两室墓。

 

  周勇介绍,这些墓群非常有讲究,几个发掘区的墓群朝向均以整个山脉的走向为准,所有墓葬后靠山,面朝长江,是堪舆学说的典型运用。另外,大多数墓的后壁均有火焰图案,这表示这些墓群是明代宗族墓群。墓室的随葬品为仿宋青瓷和白瓷,这说明当时人们已有一定的审美水平,他们追求的不仅仅是一般的日常用器,而是讲究一定艺术性。

 

  “最惊喜的是我们在3号发掘区发现了6座明代的双石墓以及1座宋代的双石墓。”周勇说。

 

  据专业人士介绍,宋代的双石墓构造方式是同穴异坟。双石石墓非常讲究,宋代的墓通常情况下是以双开门推门的方式建造,就像仿木门结构,乌杨街道发掘的墓前建筑有八字形挡墙,墓门以横向的条石作为封砌,墓室左壁雕刻有青龙图案,右壁雕刻有白虎图案。墓室的顶部是日月两字及白云图纹。

 

  同时,墓室的后壁很特别,以典型的仿木结构作为它的后龛,雕刻了一个莲台作为后台基座。从雕刻纹饰来看,仿木结构的两端立柱上雕刻有莲花纹,斗拱上有青龙衔珠作为它的装饰,后龛的后壁是用宝瓶纹插画作为它的装饰。

 

  “宋代对坟墓的建造很有讲究,通常是左青龙右白虎,而从青龙和白虎的胖瘦分,南宋的雕刻动物常常较瘦,以此可判断该墓是南宋时修建的。”周勇分析说。

 

  “宋代墓葬里,后壁雕刻以门徒仕女图为主,这种以宝瓶纹插花的形式还比较少见,在整个渝东北都少见。”周勇说,“这也证明了该墓的主人是一个佛教信徒。”

 

  周勇介绍,这个墓葬在整个重庆地区都算是中等偏上的墓群规模,这个家族当时也应该是一个大的宗族。可惜的是,在整个墓葬里没有明文记载的或者买地券类似的东西,对墓主人身份的记载。尽管如此,这些墓群仍然可以直观展示忠县在宋代和明代的历史文化。

 

  “对宋代古墓,我们建议纳入忠州博物馆展示,其他的墓群,可以通过影像资料、图片保存在文物馆。”周勇表示。

 

  本版图片由记者 杨忠明 提供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