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西泠金石弘源 西泠印社丁酉秋季雅集大型系列活动启幕
2017-10-31 09:37:55 作者:刘慧 来源:浙江新闻 已浏览次
10月27日,作为年度“大戏”之一的西泠印社丁酉秋季雅集“百年西泠•金石弘源”大型系列活动在杭州拉开帷幕。系列活动包括:“西泠艺事•含章继志”西泠印社书画篆刻院2017届名家工作室结业典礼暨师生作品展,大型国际篆刻选拔赛暨第九届篆刻艺术评展,第五届“孤山证印”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涵盖了创作选拔、艺术展览、高峰论坛、社务交流等丰富内容,充分彰显了西泠印社深厚的印学文化底蕴和杭州丰富的文化艺术氛围。
10月27日,“西泠艺事•含章继志”西泠印社书画篆刻院2017届名家工作室结业典礼暨师生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介绍,西泠印社书画篆刻院自2010年成立以来,已连续组织举办了多场篆刻书画教育培训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今年,书画篆刻院不断完善相关管理,继续开展名家工作室教学工作,先后推出黄镇中、吴静初、熊伯齐、郭强等名家工作室,并邀集了社内外多位专家学者加入教学团队,承担课堂教学和创作指导任务。一年来,名家工作室已为社会培养了近百名优秀艺术新人,并通过举办学员成果汇报展、作品集同期印行等,为西泠印社高端艺术人才培养和“篆刻”非遗项目的普及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10月28日,在浙江展览馆开幕的“百年西泠 •金石弘源”大型国际篆刻选拔赛暨第九届篆刻艺术评展是本次系列活动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的核心项目。本次评展活动的举办,正值西泠印社篆刻艺术评展创设30周年,意义不凡。30年来,西泠印社篆刻评展与当代印坛的发展相始终,既引领了篆刻艺术创作与审美理念的创变,也见证了一代代印人的成长与成熟,在当代篆刻艺术史上具有不可或缺的典型意义。本次活动以“金石弘源”冠名,正是对这一传统赛事的致敬,也与西泠“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的立社宗旨相呼应。
本次评展活动在组织形式上以公开征稿、集中评审的方式,利用近年大型活动形成的专业网络,最大范围地集聚和调动了各方资源共同参与。截至7月31日征稿截止日期,共计收到来稿983件,其中977件作品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6件为海外作者投稿。前期经过专家评委数轮评审,最终遴选出200个把作品入展,100件作品入选,其中10位作者获优秀奖。入选的200件参展作品,日后将结集出版。
评展,不仅是篆刻艺术的集中展示,也是篆刻艺术爱好者肯定自我价值的良好平台。以此次评展为契机,经过前期现场篆刻、书法创作测试和文化素质综合测试,历经层层选拔,最终有5位选手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被西泠印社吸收为2017年度新社员。这对篆刻艺术爱好者来说,不仅是对自身艺术成就的充分肯定,更是一项至高无上的荣誉。
10月29日至30日,作为“百年西泠•金石弘源”大型系列活动中最具学术含量的项目,第五届“孤山证印”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将在杭州开幕。经过前期初、复、终评三轮评审,最终有119篇来自世界各地的印学论文入选峰会,并进行现场答辩。
本届峰会从今年年初就开始筹备,采取定向邀约和公开征稿相结合的方式,共计收到论文来稿198篇,作者分布在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以及日本、新加坡、法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来稿语种不仅有中文,还包括英文、日文等。论题涵盖古玺印研究、篆刻流派研究、篆刻技法与审美研究、印人研究、印学文献研究、域外印章研究、西泠印社史研究、金石铭刻研究以及书画、鉴藏等相关方向。
这是自2005年首届印学峰会开展以来,来稿数量最多、区域分布最广的一次,来稿质量也较往届有了大幅提升。西泠印社组织开展峰会的初衷,在于集中展示国际印学研究领域现有成果积累,促进海内外印学研究资源的整合、共享与交流,从而进一步推动当代印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从目前的来稿数量和质量看,这一初衷已初步实现。这也表明了“孤山证印”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已进一步确立在国际印学界的领先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峰会首次设立三个平行分会场,邀请所有入选峰会论文作者进行现场答辩。最终,获优秀论文一等奖的4位社外作者(含1位外籍作者),经审核既往学术简历,并经论文查重确认无疑议,由评委会推荐至西泠印社社长会议,经审议后吸收入社。所有入选峰会的论文不日将结集出版。
作为西泠印社丁酉秋雅集“百年西泠•金石弘源”大型系列活动之一,《西泠艺丛》2017年编辑座谈会于10月29日下午将在天元大厦举行。特邀嘉宾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以及《西泠艺丛》工作人员一起,就如何更好地丰富《西泠艺丛》刊物内容、扩大稿件渠道、提升搞件质量等进行座谈交流。
由西泠出版社出版《西泠艺丛》是一本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型学术期刊。该刊物坚持以弘扬民族传统艺术、发扬民族文化精神为已任,致力于沟通丰富灿烂的中华古典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传统关系,对发生于当代篆刻书画界的种种艺术现象作出审慎选择,负责地推出那些符合本民族艺术发展规律的、代表时代主旋律的学术或创作成果。2017年先后推出了丝印、社史、山左金石研究以及关山月、费新我、刘海粟等名家社员研究专辑,选题新颖、特色鲜明,业界反响积极。
【浙江新闻+】
中国文人结社的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六朝。晋宋时,浔阳有慧远法师创立莲社,与陶渊明等名士诗酒往来,是为文人结社之滥觞,此后风雅沿袭,历代不穷。文人结社,其实质是一群文人由于审美取向与精神气质的契合,共同营造的一个自由交流的空间,是社会精英文化的产物。自东晋衣冠南渡以来,杭州一带日渐发展,至南宋时期已成为江南人文辐辏之地。丰厚的文化积淀,滋养了种类繁多的文人结社,如西湖吟社、西湖七子社、解社、秋社等,尤以明清时为盛,影响相当广远。
1904年创立于杭州的西泠印社,是中国第一个以研究金石篆刻为主、兼及书画的民间学术团体。自创立以来,西泠印社始终以一种现代意义的社团组织形式从事古典的艺术探索,以宽松的运作理念主张艺术的多元性,延续着创社以来每年春秋两季雅集、逢五、逢十周年庆典和社员不定期聚会的社团运行模式。每年以孤山社址为中心,公祭印学先贤、举办社员作品和藏品展览、开展学术研讨和交流等活动。
1913年,近代金石书画界泰斗吴昌硕出任西泠印社首任社长,盛名之下,海内外印人云起景从,西泠印社一时大师云集,声望日隆。此为西泠印社社史上的第一次雅集。其后,西泠印社随着国内外局势发展和自身力量增减,雅集活动时断时续。2003年,西泠印社迎来百年华诞,海内外印人齐聚孤山,举行了隆重庆典,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2004年,西泠印社恢复古代春、秋两季雅集活动传统,并将春、秋雅集确定为社团每年的常规活动,在每年春秋两季的清明、重阳时节举办雅集,以西泠印社孤山社址为核心,公祭印学先贤,举办社员作品和藏品展览,开展学术研讨交流等活动。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