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洒蓝釉相较明代更为完美和精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件清康熙洒蓝釉观音尊(见图),高21.8厘米,口径8.2厘米,底径10厘米,色釉纯正,曲线流畅,形体规整,古朴雅致,不失为一件清代康熙时期洒蓝釉瓷器的珍品。

 

  这件观音尊通体施洒蓝釉,器身有描金图案,现褪脱,不甚清晰。器型为侈口,束颈,溜肩,瓶身上半部圆浑、丰腴,腹部以下渐收,至近底足处外撇,下承矮圈足。

 

  这种器型名叫“观音尊”,最主要流行于康熙年间,一说因其形似观音立像而得名,另一说其形如观音菩萨手执的插柳枝净瓶而获名。一般来说,观音尊器型大者高度可达60厘米以上,小者仅10厘米左右,这件观音尊高21.8厘米,当属于中型器。而从造型来看,观音尊曲线自然,优美流畅,颇似瓷器经典器型“梅瓶”的样式风格,只不过梅瓶口小,且近足处无外撇式样,两者区别大抵在于此。

 

  再说洒蓝釉,它是一种颇有名气的釉色品种,是以钴料作为着色剂而烧成的高温釉,也叫“吹蓝”、“鱼子蓝”、“雪花蓝”。据清代陶瓷著作《南窑笔记》记载:“吹青、吹红二种,本朝所出。”但据当代学者考证,其实洒蓝自明代宣德以后就有,清康熙时期是重新仿烧成功。而康熙洒蓝是采用喷吹法施釉,故又名“吹蓝”,从而使通体浅蓝色地上,呈现水迹般的深色点子,犹如洒落的水点,而名“洒蓝”、“鱼子蓝”,更因其水点成雪花片状,又得“雪花蓝”之称。

 

  应该说康熙洒蓝相较明代各朝洒蓝更为完美和精致。而在康熙洒蓝釉瓷器中,不少还会辅以描金装饰,这件清康熙洒蓝釉观音尊也属于此类,瓶身有描金图案,但因时代久远,描金剥落较严重,大体已模糊不清,只是在近足处能看到一周清晰的描金装饰纹样。其实,洒蓝器描金褪脱也是常见现象,这也是洒蓝釉瓷器鉴定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而言,康熙洒蓝瓷器极少有官窑款,大多属于民窑产品,此件亦然。但康熙民窑瓷质量上乘,器型、胎釉均较为精致,也是备受青睐的陈设品。

 

  此件洒蓝釉观音尊,为安徽省博物馆早年从肥西县刘老圩征集入藏。刘老圩位于今肥西县大潜山脚下,是晚清著名淮军将领、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在家乡力主修建的一座圩堡庄园,在当时具有防洪水、防匪盗的作用,是“发捻之乱”的历史产物。圩堡占地约6公顷,原有非常气派的厅堂、楼宇百余间,是江淮地区最具规模的庄园之一。然而时过境迁,如今这里已人去楼空,荒草丛生,只有残墙和瓦楞仿佛还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以及这件省博收藏的洒蓝釉观音尊,想必也是当年圩堡里大家族的陈设,还或多或少折射刘老圩往日的荣光,这或许就是文物的魅力所在吧!(安徽合肥 刘东)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