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周展现“非遗”特色

  今晚,由贵州省歌舞剧院出品,展示贵州苗、布依、水、侗、彝五大世居少数民族非遗项目的大型歌舞诗 《多彩和鸣》亮相上海大剧院,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爱我中华 多彩贵州”贵州文化周系列活动由此启幕。其间,花灯戏《月照枫林渡》、“多彩和鸣――大山的节日”美术作品展等将相继举办。

  大型原创歌舞诗《多彩和鸣》从彝族撮泰吉、彝族火把节、布依族服饰、布依族盘歌、水书习俗、水族马尾绣、侗族大歌、苗族民歌等20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汲取元素,将五大世居少数民族的歌、舞、乐及贵州非遗的技艺、语言、风俗等进行“活态化”的舞台展现。编剧谭佩说,《多彩和鸣》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非遗元素,又通过内容的提炼及舞美声光电的配合,进行舞台化的转换,“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在“艺术天空”板块,《多彩和鸣》还将在城市音乐草坪广场、静安公园、中山公园等户外空间上演。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花灯戏”是贵州流布范围最广、流传时间较长的地方戏曲。文化周期间,传统花灯戏《月照枫林渡》后天将登上天蟾逸夫舞台,讲述两家酒坊从竞争经营到联合经营,以及主人公情感纠葛的故事,展现“以和为贵”的中华传统美德。

  10月29日、30日晚,“贵州花灯戏”将走进上海立信金融会计学院、华东政法大学演出,以讲解与展示结合的方式,向在校学生介绍花灯戏的艺术特征。演出内容有展示贵州花灯“唱”的《四路花灯联唱》、展示“舞”的《绣花花》《扇魅》、展示“乐”的《三台思凡》。有风格浓郁的传统花灯戏《打舅娘》选场;也有根据贵州花灯戏传统唱腔素材创作的民乐四重奏《花开的声音》等。

  贵州文化周将持续至11月13日。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