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当富贵 藏存需得法

书画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宝贵财富,在人们日常的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个文明和谐社会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要具有先进文化。中国书画是具有强烈民族性的先进文化艺术。中国书画融入百姓生活之中,提高了广大群众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提高了人民文化道德修养,营造了和谐文明的氛围,可以从思想深处激发我们爱国爱民的激情,但是好的书画作品历经时间考验,其保存较其他古董来说难度也是最大的,这主要是因为书画使用的材质相对脆弱、易损,因此书画收藏主要应做好三方面,一是重视装裱;二是存放得法;三是修复得当。

 

装裱是收藏与保存的前提

 

中国历代鉴藏家对于书画作品的装裱十分重视,恰当、精美的装裱不仅会使藏品增色,而且更利于藏品的收藏和养护。唐代张彦远家的书画,在装裱时都会将浆糊中的面筋提取出去,并在浆糊中加入具有防虫作用的香末。南唐李后主内府的藏品在装裱上也极其考究,装裱用锦有大回鸾、小回鸾、云鹤练、鹊墨锦等花样,裱好的书画背面还会书写记录监督装裱人的姓名。中国书画主要是采用丝绢或宣纸作成。其材料质地纤薄、特性柔软,历时较久,易于破碎。古代为了利于保存,便于观赏,多用麻纸布帛等材料在书画背面裱褙数层作为装裱,称之为“裱褙”尔后逐渐美化,四边镶薄型的绫、绢等丝织品以为外缘装饰。书画作品经过装裱,布置于大堂客厅,居室书斋,水阁回廊,与建筑物的空间和谐统一,组成多种美感实体,生色增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字画存放正确是根本

 

      勿用塑料袋密封

 

      有些人认为,书画怕受潮,就用数层塑料袋密密套牢、扎紧,然后锁在铁柜里,又可以防火。实际上,这样做不仅不会使书画受到良好的保护,反而会毁了好东西。为何?因为中国传统书画创作、装裱使用的皆为有机物质材料,如树皮造纸、蚕丝织绢,这些材质有其天然特性。用塑料、铁柜虽会使书画与外界相对隔绝,但其材质无法“呼吸”,就会将开卷时书画受到的热气、潮霉、人体油汗、风沙等捂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无法逐渐消散而迅速萌发、繁殖,导致质地发霉、矿物质颜色脱落等情况发生。

 

      注意温度和湿度

 

      书画对于温度、湿度要求极高,一般温度在14摄氏度-15摄氏度,湿度在50度-55度之间为宜,要避免温、湿度过高而引起作品质地变脆、发霉、生虫、颜色与墨迹脱落等问题。要定期查看藏品状况,尤其是盛夏、雨季和冬季供暖期,及时发现问题以免延误为患。故宫书画库的做法是每月分批查看作品是否有虫蛀或发霉,这种做法经过实践证明是十分有效的。

 

      防潮和防虫

 

      现今收藏书画,一般是南方重在防潮,北方重在防虫。防潮主要是在梅雨季节用空调定时吸潮,在秋季艳阳天的阴凉处适时晾晒。防虫则较为麻烦,在以往清宫旧藏的帝后书画中,为了防虫,就有在画轴上附上浸刷过防虫药的宣纸的例子。而今博物馆主要依靠天然樟脑块防虫。故宫博物院三级以上书画10几万件,以往都是收藏在特制的樟木箱、柜中,因樟木有天然防虫功效。

 

      书画修复是最后的保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写字画的材料纸本比绢本要容易保存和修复,收藏旧字画宜选择纸本作品。所谓纸本是指写或画在宣纸上。纸的质地可分为生纸和熟纸,宣纸多为生纸类,熟纸类又有笺本、金笺、粉笺、腊笺等。一般以生宣质地最好,既容易修复,而熟纸类质地易折断,修复后也看得出痕迹。选择绢、绫等材质的作品一定要注意品相的完整性,如芯子发黑或破损严重者,想要修复如初是十分困难的,除非是极稀少、极难得的作品,一般不宜收藏。

      传统的修复手段为:揭、洗、接、全色。

      揭:是指揭尽原裱的复褙纸和托纸。托纸与画心直接粘连,起着保护画心的作用,在整个修裱工作中,揭是最重要的一环,稍有不慎,或揭穿画芯,或揭伤画面,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洗:如果画面发霉、脏污、水渍斑斑,影响观赏,要根据不同情况洗烫干净,使其恢复原先的面貌。

      接:字画补好破洞后,应根据原来缺损前的画意、字形,接好笔,使其如出一辙,看不出破绽。

      全色:这是修复字画的最后一道关键程序。接补后的笔致,要与画面的原先颜色、墨色统一协调,底子相合,看不出接补的痕迹。

责任编辑:木木 (本文为中国文物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