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光武帝祭祖诏书玉册》考略

  近日,在一位藏友家,有幸见识了一件国宝级的藏品——东汉光武帝刘秀祭高祖庙的玉册诏书原件。观后,大惊失色。用着名文物鉴定师华义武先生的话来形容吧:“汉代玉册虽古来有之,但今见足令人刮目相看,为之惊叹!”
  
  该玉册正反面如图所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玉册诏书》正面图 诏书正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玉册诏书》反面图 龙形图案
  
  东汉光武帝刘秀乃中华千古一帝,文蹈武略,立万世奇勋。关于这件祭祀诏文玉册,据《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载:“﹝光武建武二年正月﹞壬子,起高庙,建社稷于洛阳,立郊兆于城南……。是月……大司徒邓禹入长安,遣府掾奉十一帝神主,纳于高庙。”
  
  建武二年(公元26年)正月建高庙。三月上旬,刘秀即携文武百官前往洛阳城南高庙,祭拜太祖高皇帝刘邦及列祖列宗十一帝,命史官将祭祖盛况镌刻于玉册之上,使之传于万世。
  
  煌煌玉诏,实中华之重器也。何故流之于山野?再现于当朝?野云持此,诚惶诚恐,当不吝笔墨,愿作详尽之考证推介。幸甚至哉!文曰:
  
  千年美玉,灿灿修文。诏文用汉隶以娴熟的手法镌刻于玉质简牍册页之上,其形制之完整,字迹之清晰,线条之流畅,纹饰之精美,绝非寻常之物可比,刀痕之中,填嵌的金粉依稀可见;玉册之上,当年金丝穿镂之孔历历在目。
  
  玉册共22片,每片长约20cm,宽约3cm,厚约0.3cm。从右至左排列。第1片为玉册之凤纹抬头装饰、第2片为吉语‘长乐未央’、第21片为吉语‘天禄永昌’、第22片是玉册结尾的凤鸟纹装饰。如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从右至左,1.凤形纹饰、2.长乐未央、21.天禄永昌、22.凤鸟纹
  
  从玉册的第3片开始,到第20片,是诏文的正文。全文共18片125字,描述了刘邦称帝、文景之治、王莽乱政、春陵起兵、昆阳大战、刘秀登基等历史重大事件,用字简练,用词凝重,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我们先把全文放大来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1、第3至第8片
  
  正文如下:汉室自高皇以降,奕叶重光。迨至孝平之世,元始以来,贼臣王莽篡窃神器,皇纲解纽,炎德陵迟,国步维艰,几成沦鼎。上赖…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2、第9至第14片
  
  …天地宗庙之灵流庆,朕躬始以白水从戎,继反昆阳翦逆。恭膺天命,仰受贞符。遂从臣民之请,授稽司隶之仪,谨以建武二年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3、第15至第20片
  
  …月上旬恭诣高庙,琴式几筵敬上,嶶号曰:‘太平万岁’。圣祖高皇帝敕下,相府使闻天下(符文印信)。刊之玉册,以彰崇典。
  
  玉册之译文如下:
  
  我汉朝自高皇帝开创以来,历代先皇文治武功,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业绩。可是到了孝平皇后的时候,元始皇帝登基,逆臣贼子王莽篡夺了皇位,使国家纲常崩溃,法度难行,道德衰微,国运惟艰,几乎到了灭亡的边缘。有赖于皇天后土和列祖列宗的神灵庇护,我在白水举起反抗王莽的义旗,兵发昆阳讨逆,并击败了王莽。我顺应上天的旨意,恭敬地接受了灵符,并遵从大臣们和百姓的请求,按照礼仪带上了冠冕。今天,我选择建武二年三月上旬的这个吉日,来到太庙告慰高皇帝和历代先祖。虔诚地献上祭祀供品,奏响音乐,插上“太平万岁”的旗号,上前行三叩九拜大礼于圣祖高皇帝灵前。请史官将今天的盛况刻录于玉册之上,诏告天下,永世祭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篇诏文提到了历史上三个重要的人物:刘邦、王莽、刘秀,并简要地交待了刘邦立国、王莽改制、刘秀兴汉这段史实。让我们了解一下这段历史的相关背景吧:
  
  1、刘邦立汉
  
  秦王灭周那年(公元前256年)刘邦出生在江苏沛县丰邑,世代为农。刘邦从小对下田种地之事无甚兴趣,倒是十分钦佩信陵君式的英雄人物,喜欢游侠四方结交侠义,并曾投到信陵君门客张耳之门下。由于结交甚广,刘邦与当地官吏们关系较好,不久就做了个泗水亭长,并以巧妙的方法赢得了当地乡坤吕公的器重,得娶其女吕雉为妻。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像
  
  有一次刘邦押送囚徒去咸阳,路遇秦始皇出巡的队伍,刘邦不无羡慕地说:大丈夫就该这样呢。由于路途艰遥远,很多囚徒逃散了。刘邦估计到了咸阳一定会受到严办,他干脆把囚徒们都放了。但是有十个人愿意跟随刘邦一起闯荡天下。这时陈胜、吴广举行了反抗秦王暴政的大起义,各地纷纷举兵响应。刘邦也在家乡沛县集合3000人起义,自称赤帝子。楚汉相争的前期,实力相对较弱的刘邦集团,对项羽的战争屡战屡败。但他却凭借知入善任、任人唯贤和一系列较开明的政策,最终击败项羽,建立了汉朝。刘邦建立的汉朝,结束了秦末的混乱局面,避免了更大范围的战争摧残,以大一统中央政府的形式凝聚起了汉民族的力量,这为后来对抗强大的匈奴部落、建立和传承大汉帝国和大汉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王莽改制
  
  王莽是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的侄儿。王氏家族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外戚家族,族中之人生活侈靡。唯独王莽生活简朴,为人谦恭。而且他勤奋好学,行为严谨检点。他对外结交贤士,对内侍奉诸位叔伯,很快便声名远播。公元前22年,王莽24岁入宫为官,由于恭敬谦让,得到朝中一致赏识。6年后,王莽被封为新都候。公元前8年,王莽出任大司马(最高军政长官),年仅38岁,开始掌握汉朝核心权力。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东西汉之交新朝创立者王莽像
  
  公元前1年,王莽奉年仅9岁的汉平帝(元始帝)登基,这时王莽的政治野心开始显露出来并逐步控制了朝政,在朝廷中形成了以王莽为首的权力集团。公元1年,王莽被推选为“安汉公”,其权力已经无人可及。公元6年,王莽立只有两岁的孺子婴(刘婴)为皇太子,他授意群臣请愿并以太皇太后之名,代天子主持朝政,臣民称之为摄皇帝,改年号为“摄政”。公元8年十二月,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建立新朝,正式代汉自立。王莽依托古制从币制、经济、官制、军事、外交、土地、吏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但王莽采取的这些改革措施过于激进,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对各阶层的利益都造成了损害,因而激起了人民普遍不满,引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3、刘秀兴汉
  
  刘秀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第九世孙,长沙定王刘发的第六世孙。其时,刘秀的父亲刘钦只做到了南顿县令这样的小官。而到了刘秀这一代,已经与稍稍富足的农民家庭没有什么区别了。元始三年(公元3年)刘钦去世后,年仅9岁的刘秀和兄妹们回到祖籍枣阳舂陵乡白水村生活,依靠叔父刘良抚养,成了普通的平民。刘秀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喜欢读书也勤于农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登基时像
  
  公元22年,经过充分准备,刘秀和其兄刘演联合族人和乡邻打着“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旗号,于舂陵乡白水村正式起兵反抗王莽的统治,称为舂陵军。起义之初,兵少将寡,装备落后,刘秀甚至是骑着牛车上阵的,一时传为佳话。不久,春陵军与绿林军汇合,打败了前来征讨的王莽军队,声威大震。在着名的昆阳之战(公元23年)中,守城的绿林军不足九千人,而王莽军有42万之多。众将自知难挡王莽大军,欲弃城退走。刘秀以“合兵尚能取胜、分散势难保全”为由,说服诸将固守昆阳。刘秀率13名骑兵乘夜出城,赴定陵、郾县等地调集援兵,先后有步兵、骑兵一万七千精锐随刘秀赴援昆阳,与城内守军一起前后夹攻王莽大军。刘秀亲率1000名精锐骑兵为先锋、后队3000人作为敢死队,勇猛向王莽军大营冲杀过去,势不可挡。昆阳城内守军此时突然从城内杀出,王莽军队不久就全线崩溃。经此一役,王莽再无能力剿灭起义军。同年9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新朝覆亡,天下大乱。
  
  后来,刘秀在河北建立根据地,击败并收编了数十万的铜马起义军,将精壮之士编入自己队伍后,其实力大增。公元25年,在众将领的拥戴下,刘秀在河北高城千秋亭即皇帝位,改元建武,国号汉,定都洛阳。东汉王朝正式建立。
  
  刘秀的东汉政权继承了西汉王朝的基因,进一步稳固和弘扬了汉文化,加深了西域与中原的文化交流和政治合作,初步奠定了大中华的统一版图。泱泱“大汉遗风”至今令人神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汉光武帝刘秀出行图
  
  我们来看看历代名人对汉光武帝刘秀的评价吧:
  
  诸葛亮说:
  
  光武神略计较,生于天心,故帷幄无他所思,六奇无他所出,于是以谋合议同,共成王业也。
  
  王夫之说:
  
  光武之得天下,较高帝而尤难矣!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独焉,而宋太祖其次也。
  
  梁启超说:
  
  汉尚气节,光武奖励名节,为儒学最盛时代,收孔教复苏之良果。
  
  毛泽东说:
  
  刘秀是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人常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刘秀是个例外,十年不鸣,一鸣惊人。他在家读书,安分守己,一旦造反,倒海翻江。轰轰烈烈,白手起家,创建了一个新的王朝。
  
  范文澜说:
  
  刘秀本人兼有太学生、贵族、豪强三种身份,他的文武部属也全是这三种人。这个以南阳豪强集团为主体的刘秀军,在政治上有优势,在军事上有谋略,再加上禁止掠掳,争取民心,这就决定了它的必然胜利。
  
  南怀瑾说:
  
  汉以来,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的光武帝刘秀一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汉光武帝刘秀即位祭祖诏书》玉册拓片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件汉代玉册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一、从文字上看:
  
  我国最早的文字是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后来又用简牍(竹简木牍)、锦帛、玉册作为文字的载体,金文、大篆、小篆,直到隶书,这样的文字始于商周,盛于秦汉,衰于魏晋,先后使用了二千多年。这件玉册将优美的汉隶雕刻于珍贵的玉册之上,既显示了皇家的高贵和尊严,又表示了诏文的重要和珍贵。历来缕金雕玉的文件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最高等级。
  
  二、从材质上看:
  
  我国自古就有一种对玉的崇拜。孔子说:“君子比德如玉。”古人认为玉是灵气、永恒、富贵的象征,而这件皇家玉册更是玉中精品。历经近2000年的沧桑,尚能保存得如此完整,它的文物价值更是远远超过了玉器本身。
  
  三、从书法上看:
  
  我国书法艺术起源于秦朝。秦始皇推行“书同文”,以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文字。从那时开始,人们已经不再刻意追求字的形式,开始注重书写的美观程度。然秦朝仅仅14年就宣告灭亡。汉承秦制,在书法艺术上,汉代的隶书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它上承篆体古隶,下接八分,将隶书的形神、力量和典雅发挥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写在玉册之上的这种官修隶书,更是汉隶在书法艺术上活的范本实物。
  
  四、从规格上看:
  
  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位帝王的奉天祭祖诏文,一定是列入国家史册的重要典籍。刘秀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他的这件即位祭祖玉册无疑规格最高的。从玉册的颁布到今天,2000年来世事沧桑,能保存下来的玉质典籍可谓凤毛麟角,即使幸存下来,也多为残缺不齐了。这件未载于史册的国家重典能保存得如此完美无缺,实为极其罕见之事。
  
  五、从内容上看:
  
  这篇【西汉光武帝刘秀高庙奉天祭祖诏文】包含了若干重大的历史事件,揭示了西汉发展整体脉络,阐明了光武皇帝承受皇帝位的合法性、正当性和必然性。通过玉册上125个汉隶文字的记载,我们可以获得研究西汉、新莽、东汉初年丰富的第一手历史资料和文字信息。
  
  据这件汉代玉册的收藏者介绍,2006年11月,在湖南省图书馆,这件玉册曾由中国世家鉴定委员会鉴定专家、北京市文物局副研究员华义武先生做了专门鉴定,并由中国世家鉴定委员会出具了正式的鉴定证书。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全程拍摄了华义武先生的这一鉴定过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世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证书
  
  华义武先生在鉴定证书中高度概括了玉册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珍贵程度,他说:“汉代玉册古来有之,今见令人刮目相看,为之惊叹。玉册内容为王莽篡位被平息之后的行文记事,字以篆章衬托主文,并以隶书填金。刻法遒劲,行刀流畅。使我们研究当时的历史有了可靠的历史见证,十分珍贵。”
  
  本文作者简介:野云,姓名康巨峰。文化学者、诗人、文物收藏鉴赏家。中国长沙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长沙市钱币学会会长。着有:
  
  《古钱》(湖南科技出版社)
  
  《老湘绣的收藏》(湖南科技出版社)
  
  《诗书画品道德经》(湖南岳麓书社)
  
  《野云说钱》(湖南岳麓书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点击二维码 关注野云藏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均来企业宣传,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请注意可能的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责任编辑:娜娜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