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巨鹿宋城文化专家研讨会在河北巨鹿召开

  2017年10月13日,巨鹿宋城文化专家研讨会在河北省巨鹿县召开。会议由中国考古学会宋辽金元明清考古专业委员会主办,巨鹿县委、县政府承办,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协办。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全国多家考古文博机构和高校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分为上下半场,分别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秦大树和杭侃教授主持。针对巨鹿宋城的学术意义和价值,与会学者分别从考古学和文化遗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董新林先生从学术史、城市考古和陶瓷考古等角度分别阐述了巨鹿宋城的学术价值。巨鹿宋城的发现处于中国考古学史的开端,据记载其城市格局保存完整,经科学发掘出的遗物具有考古断代标尺的作用。因此,需要在充分勘探的前提下对巨鹿宋城申请考古发掘,以便给其一个相对准确的学术定位。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魏曙光先生介绍了大名府城的考古发掘工作。大名府目前勘探出三道城墙,宽约50米,可以体现出其作为京府的城市地位。如果把河北境内的大名府城和巨鹿城等遗址通盘结合考虑,应该可以提升学术界对北宋时期河北路城市等级和布局情况的认识。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张春长先生强调了巨鹿宋城考古学背景下的独特性。巨鹿宋城被民间称为“东方庞贝”,在民国年间经受过盗掘和正式发掘,出土的瓷器等遗物大量流散,并产生了国际影响。因此,巨鹿城在学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独特地位,应该受到学术界重视。

  国家文物局孟宪民先生重点关注了巨鹿宋城遗址的保护利用与价值阐释等问题。古城址与现代城镇化联系相当密切,这迫切需要我们制定并启动文物调查、考古发掘及博物馆展示活动的计划,以充分明确巨鹿宋城的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秦大树教授指出巨鹿宋城的本体价值和意义相当重要,在此基础上需要具体分析宋城遗址、遗物及历史文献记载的真伪。当时盗挖中所见现象不能确认是宋代巨鹿城的遗迹,古董商可能虚假宣传致使部分遗物的出土时代和地点难以确定,这导致民国年间巨鹿的出土器物都不能作为标准的宋代遗物,需要正规的现代考古工作对其进行甄别。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刘未副教授对巨鹿城遗址和附近的清河城遗址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巨鹿城和清河城的历史价值。通过对两座城址出土瓷器残片等遗物的对比,他针对性地指出了类型学及其文字描述在陶瓷器研究中的局限性。

  故宫博物院王光尧先生重点讨论了巨鹿陶瓷器及其所造成的时代影响。“巨鹿宋瓷器”在民国年间流散较广,在中国陶瓷考古学术史上具有一定地位和价值。但流散的所谓巨鹿遗物不一定均为巨鹿本地出土宋代遗物,因此需要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之上,对流散器物材料加以收集整合和甄别比对。

  南开大学刘毅教授关注了巨鹿宋城出土遗物在国内的流向等问题。巨鹿出土器物在天津博物馆库房中没有发现,可能保存在天津艺术博物馆或其他收藏机构。对宋城出土遗物的流向进行整理和统计,应有利于学术界对巨鹿宋城的深入研究。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沈岳明先生重点剖析了巨鹿宋城的历史与时代价值,并讨论了宋城遗址的保护、展示与利用等问题。宋城遗址价值比较重要,保护也相当迫切,前期的考古发掘和深入的学术研讨,有利于宋城遗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巨鹿宋城于北宋大观二年被黄河洪水淹没,民国年间被民众重新发现。针对宋城的盗掘、发掘和保护的行为,体现了我国考古学萌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状况;宋城遗址反映了宋代巨鹿百姓的日常生活状况,是研究宋代平民阶层社会形态的珍贵资料;国立历史博物馆在巨鹿的发掘,是中国对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的较早尝试;西方学者逐渐介入中国宋代陶瓷手工业的研究,刺激本土学者对相关问题进行自主探讨,加速了中国陶瓷考古学的产生。

  2018年是巨鹿宋城被淹没810周年,也是古城被重新发现100周年,有关单位计划在明年举办纪念活动,与会专家就活动的组织等问题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