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服务,我们是满意的”
2017-10-16 11:11:28 作者:崔波 来源:中国文物报 已浏览次
十一长假的第四天,江苏来京旅游的小贾一家走进首都博物馆的历史文化展厅,“我们做了旅行攻略,带孩子了解首都文化是重要方式。此次参观了大钟寺博物馆、天宁寺塔,今天又来细细地品味首博。”面对国庆假期展厅内如潮的人流,记者看到,今天的人数明显比国庆前两日增多,都是父母携子女或一家人参观。记者在假期也来到文丞相祠、天津博物馆、梁启超纪念馆、曹禺纪念馆等博物馆参观、采访,展厅内,观众一层层围着讲解员和志愿者,侧耳静听,秩序井然。在梁启超纪念馆,参观者面带敬重,在展板的格言警句前不时有人拿出纸笔或手机进行摘抄。来自北京师大附中的王同学说,博物馆使我对很多历史人物有了新的认识。每次参观完毕,走出博物馆,有收获后如饮甘霖的感觉。
记者了解到,在整个国庆假期,各个博物馆开放部门都是全力以赴,四川博物院延时开放4小时,除专业讲解员全部到岗外,80名志愿者讲解员也上岗为观众服务;故宫博物院在观众服务上推行精细化管理,开启门票预售系统,8万张门票通过网络就提前售罄;首都博物馆根据当天客流情况适时开放延时……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立足公共文化服务的潮头,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上作出了突出贡献。截至2016年底,全国登记注册4109家博物馆,体系愈发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显著提升,占博物馆总数82.57%的3393家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每年举办展览2万多个,专题教育活动约11万次,参观人数8.5亿人次。
党中央、国务院对文物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去年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国家文物局、深圳市政府共同在深圳举办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中国各类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国把发展博物馆事业作为国家文化战略,优化布局、完善功能,博物馆已不仅是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文化遗产的机构,还成为服务人的全面发展、面向未来的文化服务教育机构。
让孩子们爱上博物馆
教育是博物馆服务社会的基石,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已成为重要的、多功能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社会教育机构,而博物馆教育传播多样化,内容独特、注重过程和社会效益、成本较低而效果直观。青少年是祖国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博物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受众。为更好地促进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探索具有均等性、广覆盖的教育项目并形成机制,国家文物局从2014年启动了为期两年的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在北京、陕西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0余家博物馆开展试点,推广示范项目,出版项目示范案例。挖掘、凝练教育体验项目1000余项,组织实施教育活动3000余场次,惠及中小学生134万余人;江苏、四川、陕西等省初步建立起文物、教育、财政、精神文明办等多部门联动机制;与教育部联合出台了《关于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开展社会实践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文教结合、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指导意见》,建立完善中小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的长效机制。
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各博物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博物馆教育资源向青少年公共文化教育资源的有效转化。重庆市依托中国三峡博物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三个省级馆,带动全市23家区县馆和非国有馆参与,与试点博物馆建立共建关系的学校130所,合编校本教材20种、教案40个,建立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流动展览及配套互动体验活动项目库,配合展览和活动开发青少年文创产品123种,流动博物馆平均每年送展览和活动到学校近400场,全市博物馆年均接待青少年观众约600万人次,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陕西历史博物馆从2014年起推出丝绸之路的文化延伸系列教育活动。根据馆藏文物特色,引导体验者通过宣讲、演示、互动、寻宝、模拟活字印刷等环节,对古代科技文化进行感知,启迪其创造性思维。内蒙古博物院社教部主任乌兰托娅在观摩后说:“在这样的课堂上,让孩子们制作寻宝地图、参与壁画制作、体验贸易往来的热闹场景,感觉非常好。这些课程既有知识导入,又有动手实践,与历史和现实结合紧密。”
“an yang来,师傅,前面树上有些果子,俺去给你打一些来昂……”三尺幕布后,青岛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自编自导自演青岛方言版皮影戏《三打白骨精》,惹得观众捧腹大笑。这是近年来青博合理利用馆藏文物资源和传统地域文化,打造多元博物馆活动,让馆藏文物走到观众的面前。“有初、连中、贯耳……”这是卡通形象代言人“龙儿”介绍古代的投壶游戏。青博古文明印记之现代人眼中的古代趣味运动,结合大型基本陈列青岛史话的馆藏清代投壶,中英文投壶知识卷轴悬挂开放式大厅供观众们“涨姿势”,参与者身着古装,体验古代人雅致的休闲娱乐生活。活动一经推出就引起诸多中小学及家委会的极大兴趣,已定制数十场。将陈列展览配以古代趣味运动、植物锤染、木版年画等互动体验,使青少年在文化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在创造中收获。
山东作为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省份,参加试点博物馆、学校60余家,数万在校青少年学生从中受益,涌现了孔子学堂、文博小使者、奇妙博物馆等一批青少年服务品牌。山东也整合盘活全省馆藏文物资源,打造了齐鲁瑰宝文物展、走近大师系列展等十个精品文物巡回展览,2015年巡展20场次,观众超百万人次,全省各级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2952个,比2010年增长47%,免费接待未成年人7885万人次,是“十一五”期间的3.1倍。
如今,全国面向青少年的活动愈发深入而多样,不仅大型博物馆开辟教育体验区,中小型馆也开展得风生水起。以河南为例,在中国文字博物馆、新乡市博物馆、许昌博物馆、洛阳博物馆、郑州博物馆、安阳博物馆、平顶山市博物馆……可以看到生机盎然的教育体验。
深化馆校合作,打好“移动”牌
馆校合作是实现博物馆文化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在此过程中,博物馆力求自身提供的教育产品尽量和学校课程目标衔接。国家博物馆在这方面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其和北京史家小学的合作以及近期与北京四中的合作都是建立馆校合作机制生成优质的教育产品。国博会同史家小学30多名学科教师开发了面向三至六年级的《漫步国博》《博悟之旅》等系列教材。从认知自然入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梳理,完成了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和学科统筹,并引入“双导师制”,在博物馆教师带领下到展厅完成现场观察,再回到国博教育体验区,由学校教师带领完成下半场的解析互动课程。
河南博物院的“历史教室”,每年开展4大板块50多个项目共600多场次互动活动,并形成连锁化创新发展:相继落户河南省少儿图书馆、郑州四中、河南省实验中学,形成了院内1个、院外3个历史教室,资源共享,教育体验空间滚动拓展,直接参与受众成倍增长。目前启动了历史教室数字课堂建设,以历史教室现有课程设置及教育部规定的“新的国家课程标准”为核心内容,建设拥有一定覆盖面的在线历史文化教育平台,使全国范围内博物馆优质教育资源突破时空限制,高度共享。内蒙古博物院流动数字博物馆远距离“移动化”服务早已被人们熟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宣讲、西安半坡博物馆的“原始部落快乐行”、内蒙古博物院的“欢乐大课堂”,已悄然启动“移动”模式——不仅走出博物馆的围墙,走进当地社区,还频频远距离、跨区域甚至跨境服务,到千里之外的广东、湖北、江苏、内蒙古乃至香港,依托当地博物馆或校园场馆开展活动,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成为当地的新鲜事。
跨界融合,牵手古今
公共服务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如何行使好要花不少功夫。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罗静指出,要发挥好博物馆的职能,文物就要活起来,要“内容活、形式活、渠道活”。内容活就必须基于对文物价值的深入挖掘与科学诠释。形式活可考虑加强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实现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渠道活放眼将校园与社区、网络与电视,作为“第二展厅”,构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服务公众的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国家文物局召开了全国博物馆展览质量提升座谈会,印发了《关于提升博物馆展览质量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公益属性、强化教育功能、规范设计制作、提高策展能力等意见,使馆藏文物“活起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建党95周年、纪念建军90周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项目等,都在全国推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展陈。
从观众视角探寻故事性和叙述性的展览设计被愈来愈多的博物馆所重视。国庆前夕,故宫博物院与承德市文物局主办的故宫博物院藏瑞鹿文物特展,把与宫廷生活有关的活的动植物引入。是为了让观众更亲近展览,了解真正的宫廷生活,是故宫展览的一个新思路。2016年春季举办牡丹文物展和秋季举办的菊花文物展,均为“实物+文物”布局。此次展览仍分为两个场地。慈宁宫花园是活鹿的展示,从避暑山庄来的9只活鹿攸伏于此,人们在欣赏文物时一睹瑞鹿仙姿;在永寿宫展出故宫藏瑞鹿文物69件,涵盖了书画、玉器、瓷器、珐琅、牙木竹雕、家具等。
这样拓展思路、令人脑洞大开的展示近几年在全国纷纷登场,赢得了业界的喝彩,也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回应,观众不仅看展不累,对展览本身也有了更多的解读和思考。如2015年浙江自然博物馆与河南博物院举办的中原文化中的动物映像展,以动物为主题,跨界融合展出130多件有动物造型的中原文物和20多件自然标本,以自然的角度解读人文,讲述自然和生命故事,同时把动物的自然状况和文化含义通过字形演变链接起来,把不同时期、不同材质但表现同一动物的文物组合,与现生动物标本对比展示,辅以微电影和互动装置,展览信息解读得丰富生动,传播了生态道德和文化知识,提升了展览的观赏性和思想性。2016年广东省博物馆举办的以200余件动物形文物为主角的展览,展示先民创造的动物艺术形象搭建的“文物动物园”,尝试以儿童视角探索感知人和动物的关系。
2017年青岛市博物馆牵手青岛贝林自然博物馆,将传统文化与增强现实技术、动态捕捉科技结合,以馆藏文物为出发点推出博物馆里的动物世界主题宣讲,来自两千多年前的馆藏历史文物横跨时空与珍稀野生动物标本来了一场“千年偶遇”。
展览常办常新已成为业界常态。首都博物馆举办的海昏侯展、妇好墓展不仅掀起了去年持续半年的文化热潮,还走进今年的高考试卷,引发了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关注,博物馆的文化传播职能呈现出几何级“涟漪传播效应”。
随着发展,博物馆的影响力日益走到了馆舍之外。中央电视台联袂故宫、上博、南博等9 家博物馆也将推出《国家宝藏》纪录式综艺节目。
“你”的体验,“我”关注
2015年3月20日颁布实施的《博物馆条例》,对博物馆社会服务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博物馆观览既关系到公众文化权益的实现,也是观众体验博物馆多种多样服务的过程。
我国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到博物馆参观逐渐成为城镇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2016年,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观众接待量达到约800万人次。不论是大型博物馆还是中小型馆,观众都是满怀期待而去,带着满足和感慨走出。“在从观众进馆到结束参观的全过程中,博物馆必须全方位地去关心和照顾观众,让他们充分体验到博物馆的优质服务。”南京博物院转变观念,将“社会教育部”更名为“社会服务部”。这一更名举措的背后预示了博物馆与观众关系的变化,博物馆越来越注重与观众的需求互动,重视观众体验。在此基础上,南博成立了跨部门协调机构开放管理中心。2015年观众为258万人次,开展了441场社会教育活动,安排了468场专业团队非遗演出。2016年观众量超过280万。院长龚良认为,这样的观众量并不完全是免费开放的结果,很大程度上是提升展览和服务质量的成果。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博物馆,其服务体现着社会公平,“对博物馆的服务,我们应该说是满的”——这是很多观众对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总体评价。为盲人,南京博物院设计了“博爱馆”展厅,配备了专用车;四川博物院按照国家文物局“推动文物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和农村延伸”的要求,成立了“大篷车”流动博物馆,其足迹遍布巴蜀大地,把现代文明带给山村群众;首都博物馆延期大展,触动的杠杆是外地中考学生母子恳切希望前来观展的来信,博物馆回信、赠书与答复,温暖了普通观众的心;文博夏令营作为青岛市博物馆活动品牌,一直对低保户、特困户、新市民子女、希望工程及春蕾计划救助对象等优先招收,将文化惠民工作落到观众看得到、摸得着、能参与的实处。正是这一处处细致、平实的服务,“你”的体验,“我”关注,博物馆越来越多地吸引了大众的心的靠拢。
为文化创意提供无限可能
博物馆以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为社会各界搭建起无限沟通交流的平台。文化创意产品是实现服务的不可或缺的内容。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家文物局积极推动,贯彻落实,遴选出92家单位作为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各文博单位借政策东风,摩拳擦掌,正做出一番业绩。
今年暑期上海博物馆开幕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展吸引观众排队参观。伴随展览推出的“世界的故事”文创产品,紧扣展览主题,把宏大的世界史以简洁轻快的方式呈现,产品从《手绘文物世界史》绘本到吃、住、行全覆盖,时尚与趣味结合,上博淘宝店也上架了此类产品50多种。主题文创推出后备受欢迎,成为街头巷尾热点话题,也吸引新闻媒体争相报道。
在南京博物院,食品类的非遗产品转换为博物馆内的公众消费产品,让博物馆的商品服务、餐饮服务等也能够反映祖先的生活;山东博物馆选取我国古代代表性时期的单位尺度,利用省级财政专项彩票公益金推出了专利文创产品“咫尺千年”朝代尺等颇具创意性产品;故宫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文创事业方兴未艾,为社会各界创造性转化提供不竭的传统之源。
正如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所说,博物馆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藏品不断汇聚,展览不断丰富。博物馆事业是不是真正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就看多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从收藏、研究、教育到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突显与完善,博物馆正大踏步,稳健向前。前路还长,未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观众通过博物馆来理解文化、认知传统。博物馆,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助力!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