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赏析:焓红石《布袋和尚》
坐落于上海老城隍庙西侧的豫园商城华宝楼,藏浓厚的华夏传统文化,集民族艺术品之精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与家人有幸请到了一尊出自于福州市工艺品雕刻厂的焓红石布袋和尚。焓红石为寿山石一种,产于旗降山,属旗降矿洞的一个分支。以含鲜红色为其主要特征。质硬且脆,质细且材巨,色赭黄、土红杂以白等色。
这尊布袋和尚佛像呈侧卧状,长32厘米,宽19厘米,高20厘米。寿山石雕在因材施“艺”方面有独到的功力。能充分利用石质、石形、石色、石纹来确定相应的题材与造型,而焓红石因色泽和材质原因,用在表现人物方面的题材较多。该作品继承了我国传统的圆雕雕刻技法,造型丰满浑朴,局部点彩。其面庞宽阔,神情和蔼,大耳垂肩。僧袍宽解,袒胸露腹,大肚便便。右手托一个大元宝,左手扶袋口,两腿交叉侧倚在布袋上;在衣纹的处理上多使用阴型钩线以表现衣饰的褶纹,线条洗练,寥寥几刀便把衣服飘动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衣服的边缘,则用细密的线条,流畅的运刀,刻绘繁缛有致的花纹,就连极微细的水纹也刀刀清晰,密而不乱,与衣褶的阴钩纹形成鲜明的对比。豪放与婉约,粗犷与细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人物面部的表现上,注重以目传神,齿、唇、眉毛和指甲往往用点刻或短冲刀,层层而施,轻重恰到好处;且这些部位及眼仁多染墨,与寿山石温润的质地产生强烈对比,增强了其艺术效果。
布袋和尚在中国历史上确有其人,是五代时期人,生于浙江奉化,原名契此,号长汀子,出家于奉化岳林寺。他身躯肥胖,常肩搭一布口袋,极为珍惜粮食,看见五谷掉地,便随手捡入布袋,用以施舍穷人,人称“布袋和尚”。常见的大肚弥勒佛像大都是圆头大耳、袒胸开怀、笑容满面,开怀大度,云游四方,乐善好施。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 为使作品达到完美的观赏效果,我专此寻到“上海老街”藏宝楼,为其配了一个颜色协调、大小相称的明式花梨木底座(长32厘米,宽20厘米,高9.5厘米)。焓红石《布袋和尚》的到来、烘托了我的陋室客厅艺术氛围,并带来了赞誉声和欢笑声,从此成了亲朋好友闲暇或茶余饭后其乐融融,谈笑风生的好聚处!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