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两国引领五代玉器风骚 承继唐代遗风
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的五代玉童子
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至979年),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虽然不利于玉文化的高歌猛进,但玉料的进贡、交易和玉器的制作都未停顿,全国各地出土的五代玉器数量不多,却也有江宁南唐二陵青玉哀册、合肥西郊南唐墓银鎏金玉步摇、成都前蜀王建永陵云龙纹玉带等较重要的发现。尤其偏安东南一隅的吴越国,先后有杭州钱元瓘家族墓、三台山五代墓、临安水邱氏墓、康陵和雷峰塔地宫等处出土玉器80余件,器型有玉佩、玉璜、玉梳背、玉坠、玉簪花、龙形玉饰、玉牌饰、鸳鸯形组合玉饰及各类花形饰片,琳琅满目,独领五代玉器风骚。
五代玉器,器型和纹饰主要承继唐代遗风,但八曲海棠杯、兽首杯、胡人伎乐纹、狮兽纹等唐代流行的散发着西域风情的器型和纹饰均告销声匿迹,传统的龙凤和时尚的鸳鸯、蝴蝶、牡丹、灵芝等花鸟题材成为玉器造型和纹饰的主流。玉器琢刻技法丰富多样,或镂空或阴刻或圆雕,技艺精湛成熟,风格写实细腻。
守旧之余,五代玉器也颇多创新,一些新器型、新纹样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南唐二陵的玉哀册、吴越国康陵镌刻吉祥语的白玉牌饰、雷峰塔地宫的玉童子和玉“开元通宝”钱等,都是同类型玉器中最早的出土资料。
康陵出土的玉牌饰略呈长方形,上端中间穿孔,周边碾刻缠枝牡丹和松针,两面中间分别镌刻“千秋万岁”和“富贵团圆”,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镌刻吉祥语的长方形玉牌饰,相似的镌字玉牌饰在明清时期十分盛行。
雷峰塔地宫出土的玉童子,头形圆润,面目俊秀,五官端庄,双手扶腰,上半身右倾,内着圆领套头衫,外套右衽半臂衫,腰部系带,双脚着靴,立于浮云之上。此件玉童子衣衫飘逸、下摆刻划密集平行短线纹、袖口紧收有条纹、衣纹多长短平行弧线、靴上饰网格等特点,显然是沿袭唐代玉雕人物的风格,而后脑勺外凸、五官写实精细、衣纹作“米”字等特征,却是随后两宋玉雕童子流行的元素。五代玉器承上启下的特征,由此可见一斑。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