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矾红彩甘露瓶鉴藏
甘露瓶又称藏草瓶,是藏传佛教陈设所用的专用法器,它是藏传佛教密宗修行仪式中的供佛之物。旧习,在观音像旁供杨柳枝,柳枝插于此瓶内,瓶之得名或以此据,常用于盛水或插草,极具藏族特色的器物。
甘露瓶的形制一般为小口,细长束颈,腹部扁圆,覆盘式足。此造型与藏地佛塔中那种被称为觉顿式塔相似,这种佛塔的特征是塔身高、相轮细、华盖小。甘露瓶作觉顿塔形,表明它的源起受了此塔的影响。13世纪,藏传佛教开始传入内地,称为喇嘛教或黄教,得到内地的尊崇,成为元代的主要宗教。元代建造的喇叭塔皆作此式,如镇江小码头街元代喇叭塔即其例。元朝灭亡之后,藏传佛教对内地的影响并未消失,并在清代十分盛行,清政府出资兴建了大批喇嘛庙,还在宫中多处供奉藏传佛教,同时制作藏传佛教用器,这些用器中有陶瓷制品,甘露瓶就是其中一件。它出现于清雍正时期。清人许之衡称:“其器……惟乾隆有之,嘉道数代,藏僧既罕来朝,此式遂不复制。”许之衡此言不确切,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就有雍正时期的油红彩甘露瓶。清代甘露瓶制作以乾隆一朝为胜,釉色有斗彩、矾红彩、青花等。甘露瓶在清代,一方面是朝廷赐给西藏僧侣的特别器皿,另一方面可能是乾隆皇帝修炼密宗时的专用器皿。
镇江博物馆藏有大小及造型相仿的两件矾红彩甘露瓶(图1),高22厘米,口径3.2厘米,底径12.1厘米;小口,细长颈中部偏下有凸三角形棱,折肩塔式腹,下腹内收,覆钵形圈足,足底(图2)内凹,无款;口沿下绘回纹、小花卉纹,肩部绘莲瓣纹,腹部绘花卉纹,腹下部绘蕉叶纹,圈足部绘莲瓣纹。据清宫档案记载以及故宫所藏清宫器物看,乾隆时所烧造的甘露瓶有青花、矾红、斗彩三种,除斗彩藏草瓶底部书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外,余二种皆无款。如乾隆十一年(1746)“二月二十二日,太监高玉交红花白地甘露瓶一件,传旨,照此瓶款识花样交与江西先造几件送来,随后再烧造几件俱不要款”。同年“五月初一日,唐英将按旨照样烧造得:红花白地甘露瓶四件……奉旨俱留下,其甘露瓶着唐英再烧造几件”。乾隆十二年“二月二十九日,大臣海望来说:太监张玉传旨:着传谕唐英将甘露瓶陆续再做些来。”从档案记载看,乾隆皇帝是非常钟情矾红彩甘露瓶的。
镇江博物馆的这对乾隆矾红彩甘露瓶,造型优美,质地细腻,纹饰线条流畅,色彩艳丽,体现出藏传佛教文化与陶瓷烧造工艺的完美结合,具有其特殊的文化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