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东苕溪流域先秦时期原始瓷窑址群的特点
2017-10-10 15:33:02 作者:郑建明 来源:中国考古网 已浏览次
瓷器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而浙江又是瓷器的故乡,是古代越人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瓷器的出现深刻改变了古人的社会生活、行为模式,不仅是最普遍的日常用品,而且渗透到了社会生产与生活的方方面面。
支撑浙江作为世界瓷器起源地的重要证据,是大量古代瓷窑址资料,尤其是大量先秦原始瓷窑址及汉六朝时期的成熟青瓷窑址,数量庞大,时代上早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发展序列完整、制瓷技术高超,是探索世界瓷器起源、证明中国是瓷器的起源地的最重要与最直接材料。
先秦时期浙江原始瓷窑址主要分布在浙江北部以德清县为中心的东苕溪流域。东苕溪位于浙江省北部,发源于临安境内的天目山南麓,流经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瓶窑一带,南北贯穿德清、湖州市中部,在湖州市区与西苕溪汇合后注入太湖。河流流经的区域是西部高大的天目山脉与东部水乡沼国的过渡地带,低山起伏,河湖纵横,既有山上制瓷的瓷土、燃料之利,也有舟辑运输之便,制瓷条件相当优越(图1)。
先秦时期窑址主要分布于东苕溪中游两岸(图2),可以划分成两个大的窑址群:一个是以德清龙山为中心的原始瓷窑址群,规模大、数量多,从夏商时期一直延续到春秋战国时期,是主体窑址群;一个是以湖州青山为中心的青山窑址群,数量相对较少,时代主要集中在商代。
整个东苕溪流域先秦时期原始瓷窑址群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是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从夏代开始出现窑址,历经商、西周、春秋、战国诸时期,连绵不绝,是目前国内已知出现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商周时期窑区(图3)。
第二是窑址密集、生产规模大。从目前已掌握的材料来看,这一时期的窑址已发现近150处,占了全国先秦时期原始瓷窑址总数的90%以上(图4)。许多窑址,分布面积大、堆积层厚,产品产量已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图5)。
第三是产品种类丰富。除生产日用的碗、盘、碟类器物外,还大量烧造象征身份与地位、具有特殊意义的仿青铜礼器和乐器,包括鼎、卣、簋、豆、壶、壘、罐、瓿、盘、盆、鉴、三足盘、镂孔瓶、提梁壶、提梁盉、匜、钵、镇和甬钟、句鑃、錞于、鼓座等。而这些大型礼乐器的生产,目前仅见于这一窑区(图6-图8)。
第四是产品质量高。本窑区的许多产品,特别是战国时期的产品体型硕大、制作规整、胎质坚致细腻、釉色青翠、施釉均匀、玻璃质感强,几乎可以与东汉以来的青瓷相媲美。
第五是龙窑的起源与发展。龙窑的出现与瓷器的烧造密切相关,东苕溪流域是目前最早的龙窑发现区域(图9)。窑具形态各异,装烧工艺成熟。春秋时期出现作为间隔具的托珠,形体小、制作精细,可有效地保护釉面。战国时期则涌现各种支烧具:有直筒形、喇叭形、托盘形和浅盘形等多种形式(图10、图11)。使大量高质量青瓷的烧成成为可能。
第六是独立窑区的出现。自夏代开始,本地区即形成独立的窑区而不再依托于遗址中,并且已有相当的规模,说明制瓷业已作为一个独立的手工业门类存在。
因此以德清为中心的东苕溪流域的先秦时期原始瓷窑址群,无论是从生产时间、窑址规模,还是窑址产品种类、产品质量、装烧工艺等方面,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制瓷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为汉代成熟青瓷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作者:郑建明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