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札市场升温不断 张雨《致伯清信札》2650万港币成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张雨《致伯清信札》2650万港币   香港蘇富比2017年秋拍

 

       张雨是宋崇国公张九成的后代,二十岁便弃家从道,成为一茅山派道士。他多才艺,工诗文,善书画,在元末尤以诗享誉文坛,曾为好友倪瓒称道“贞居真人诗文、字画皆为本朝道品第一”。《致伯清信札》是张文魁旧藏,2016年5月中国嘉德春拍中以2.07亿元成交的曾巩《局事帖》便是其旧藏。此《致伯清信札》曾于中国嘉德2011年秋拍中以1495万元成交。

 

      本幅有明代鉴藏家王世贞“贞元”印及近代鉴定巨擘张葱玉(张珩)藏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曾巩《局事帖》 2.08亿元   中国嘉德2016年春拍

 

       近几年来,艺术市场似乎进入了一个瓶颈期,比起以前的繁荣,现在更多的是冷清,多数收藏家和书画爱好者都处于围观的状态,书画市场貌似从混乱在慢慢的向正规化进发。但是好的书画作品仍可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拍出不错的天价,而很多名家的作品仍被人追捧,其收藏价值很高,而此次成交的名人手札似乎一直是热门,而且个别的手札价格比大篇幅作品还要贵!近年来,名家信札手稿收藏不断升温,甚至屡创天价。为何方寸之间的名家信札手稿如此受到市场青睐?价格的不断攀升或许让我们发现了一些端倪。

 

   一路涨来只因源自文化价值的认同


       名家信札的收藏并不是偶然兴起,在晚晴民国甚至更早以前就已形成稳定而专业的收藏群体,但名家信札的水涨船高,一来是近十年市场持续发力的结果。二来是拍品资源的日渐枯竭,为名人信札手稿的市场崛起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三是兼具书法和文献价值的名人信札手稿不单单是书法作品,名人信札文化内涵丰富,首先是文献价值,书信的内容可做史料以供研究,是研究书信者的第一手资料。其次是历史价值,不同朝代的前人信札,从各个方面体现了书信者当时的时代风格和历史信息。再次是手迹价值,这是信札实物才能体现出的价值,是和书信者最亲密和接近的媒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苏轼《功甫帖》822.9万美元   2013年纽约苏富比“中国古代书画精品”专场

 

        信札收藏家、百牍千函斋主人王羊羽表示,信札市场价格在整体上有很大提升,根本上讲是对名人信札文化价值的认同,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他表示,信札的艺术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书法艺术价值,尤其是书法大家的书信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与书法创作作品比较来说,信札的书写更显随性、流畅,是一种书法的本色表现,同时信札的书写者群体比书法创作者要大得多,书写的内容也大大超过普通书法,很多传世可靠的书法大都是以信札形式保留下来。另外,书札用纸相比一般书法用纸更有其独特性,有些制作工艺考究、花色纹饰精美的信笺纸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王羊羽补充道。

 

     收藏信札市场体系的形成和艺术认知


       随着名人信札市场的备受追捧,一些新的藏家也开始投入到这个板块,进一步加速了市场的上扬走势。但对于新藏家而言,他们对于名人信札的艺术认知和对稳定市场的肯定,使得收藏市场保持了一定的温度。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的地位自古受到有意抬高、夸大其推崇的文人学者书法价值。“历史上不少文人或学者书法写得很好,但是不是所有的文人学者书法都能达到一定水平。比如胡适和钱钟书算在学者里书法还不错的,但如果非要把他捧到书法家的高度我想也是不恰当的。其实这都不影响我们对这些大家的推崇和对他们信札的收藏,古代名家信札中也有不少这种情况。”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穅《致胡宗愈伸慰帖》9128万元   2010年上海道明5周年秋季拍卖会

 

  在收藏方面,不管是书画收藏还是信札收藏都要讲究艺术性。但作为信札收藏家,把书法水平的高低放在第一原则就有失偏颇,因为信札书写者不见得都是书法家,这就要求信札收藏者、研究者得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心态和标准。也切勿过分强调笺纸的价值。在信札收藏中如果脱离文献价值、书法价值等主要价值而一味追求笺纸的华丽就是舍本追末。

 

       鲜明的收藏信札体系的完成和成熟


  收藏是一种兴趣,但全凭兴趣也是不可取的,纵观信札收藏大家,不难看出,收藏信札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背后的深入研究,研究其历史价格和艺术价值,正是这些价值使得张葱玉、潘博山、钱镜塘、吴省庵等收藏大家屡屡出手,而这样的收藏行为慢慢的形成一种成熟的收藏标准和系统体系,为后来者提供了一个标准,也是信札收藏经久不衰的重要源头活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王羲之《平安帖》3.08亿元    2010年中国嘉德“秋光万华—清代宫廷艺术集粹”专场

 

  信札收藏家大都会系统性收藏,即主题收藏。明以前尺牍因其存世量小、价昂很难形成专题。清代藏札家多以明代为主或更久远。在民国时有钱镜塘藏明代尺牍颇多,后为上博收藏。当代台湾收藏家何国庆藏明人尺牍也是影响颇大。现在的信札藏家想定位专做明代信札的系统收藏,难度就很大了。对于明晚期以后尤其是清代到民国以来的信札,因为存世量相对较多,书信者类型也比较杂。所以大多信札收藏家都有取舍标准来形成专题和特色,比如北京的许宏泉多收近300年学人信札,上海的王金声多收近现代文化名人信札,都是行内专题收藏格调高、规模大、影响深的大藏家。每个收藏家都应有一个取舍标准,这体现了他们的收藏价值观、学识、主见和格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张大千《致山田喜美子信札》80.5万元   2015十周年秋季拍卖会北京保利

责任编辑:木木 (本文为中国文物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