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团扇DIY体验让市民带回梅的意念和纪念

  10月7日,虽然国庆长假进入倒计时,市区博物馆仍然是“门庭若市”,登记窗口前不时有市民登记进馆,大厅入口前的广场上也聚集了几十名学生,等待统一进馆参观《喜上眉梢—杭州金华博物馆馆藏梅花书画精品展》。踩着节日的“尾巴”前来享受“文化大餐”,已然成为不少金华人的长假安排之一。

  周女士家住上浮桥,今天带着刚上一年级的女儿参加亲子DIY梅花团扇,母女俩一人一支水笔,在团扇扇面上忙的不亦乐乎,一笔一笔认真地线描,再用国画颜料慢慢地上色……

  周女士说,因为怕堵在路上,今年国庆长期没有安排外出旅行,就选择在金华过一个轻松充实的双节,假期前几天,主要带着女儿爬爬山、到图书馆看看书,但是感觉今天这个亲子活动最好,通过DIY方式,让我们这些前来参观的市民,通过观看梅的各类作品,感受我们国家传统文化品行中的重要精髓,既让自己和女儿受到文化熏陶,又一起享受了快乐的亲子时光,能够带回一份梅的意念和纪念。“不但我们很喜欢这个活动,还有5、6个朋友看到自己在朋友圈转发博物馆的活动预告后,也报名参加了。”

  据工作人员介绍,亲子手工梅花团扇作为博物馆第二课堂内容之一,采用现场报名,每次挑选前30名亲子家庭参加,由博物馆提供DIY团扇材料,并有工作人员现场进行教学,让家长和孩子一起为团扇贴上梅花,添上颜色和图案。

  “9月30日已经组织一次,虽然报名时限报了30个亲子家庭,但是也有不少没有报名的家庭‘慕名’而来,今天现场也来了38个家庭,就在快结束的时候,还有几位市民带着孩子前来问询,表示也想参加这项亲子活动。不过,按照计划,9月21日还要组织一次亲子手工梅花团扇活动,感兴趣的家长届时可以来现场体验。另外,博物馆在10月份组织很多‘喜迎十九大’活动,如趣味梅画、大师作品临摹以及各类展览,大家可以关注金华市博物馆的微信公号。”该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朱颖是博物馆保管研究部主任,研究书画工作近十年,对团扇可以说是情有独钟,主动承担起了这次DIY团扇活动的教学任务。

  虽然伴随团扇产生的一些艺术作品和传世故事,如唐寅的《秋风晚扇图》,纳兰性德吟出“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班婕妤与“团扇诗”的故事,描述了悲秋、失意的人生境况,朱颖说:“团扇中团寓意团团圆圆,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扇种之一,从唐宋以来,文人墨客所记的扇子,绝大部分都是团扇;组织这次团扇制作活动既是为了配合现在正在举办的梅花书画精品展,也是为了庆祝国庆中秋‘双节’,之所以选择梅花,是因为梅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与松、竹一起被誉为岁寒三友,与兰、竹、菊一起被称为四君子,在严寒中开百花之先,独俏一枝春,在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中,梅花是抒写个人品格追求的重要对象,能够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