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钦潮国画山水欣赏

  我与画家李钦潮的交往
  
  我与李钦潮先生初识,结缘于他的一幅葡萄画作。当时,并不知晓他已是有些名气的中青年画家。
  
  我对他的画作的线条笔意,墨色交融,很是赞赏。尤其是葡萄的晶莹通透,串与颗之间的灵动写实,更是赞不绝口。之后便有了更多更深的交流。
  
  钦潮先生祖藉广东普宁市,自幼习画,虽家道不康,但苦心磨砺,又私访名师指点,经年不辍,始有小成。
  
  某日,见他驻足池边,观赏游鱼,其态如痴。我甚不解,问其缘故。他说:“学绘画的人不可单凭技艺,只有将技巧融入感觉,升华为感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才可发挥出技巧的作用。而这种感悟缘于生活中不断捕捉有价值的现象与累积,才能不断提高艺术的判断力和构成能力”。我听后顿有所悟,原来钦潮先生的花鸟和山水画皆能画出自然之态,丝毫没有故作之痕,乃缘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观察与悉心累积之故。
  
  钦潮先生在画艺求索中,取法古意,遍临自己喜爱的名家画作。常独自远出,参照名画中的实景而写之,每每醉情一景而怡然自得。居之于农家村舍,粗茶淡饭、笔耕经夜复明而不自知。
  
  钦潮先生痴迷于花鸟山水,却从不懈怠于文化学养。无论身在何处,皆有书本相随,其口头禅曰:”开卷有益"。他常以为,一个画者,若画中不见精气之神,自然和谐之美与书卷之韵,便算不得好画。我认为他说得很有些道理。
  
  前几天,他发了几幅山水画近作图片给我看,并嘱我写几句点评。我认真看了多次,联想到这几年对他的逐深了解,于是就写下了这篇小文,且当作我个人与之交往的一些感触吧。
  

  本文作者: 报社编辑.作家.美术评论家 余福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均来企业宣传,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请注意可能的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责任编辑:娜娜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