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成果助推文博发展新局面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刘国祥

  敖汉旗位于内蒙古赤峰东南部,地处努鲁尔虎山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总面积8300平方公里。全旗境内史前文化遗址分布密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期在敖汉旗开展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与当地文物部门精诚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考古成果。

  史前考古重要成果丰硕

  现已查明,敖汉旗境内共分布有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遗址40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9处,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第一文物大旗(县)。全旗馆藏文物十分丰富,共有3.2万件(组),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28件,二、三级文物800余件。以敖汉旗境内遗址正式命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有4个,分别为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小河沿文化。

  同时,全旗境内共分布有红山文化遗址530余处,是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也是红山文明形成的核心地区;分布有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遗址共2000余处,其中,城子山遗址是中国北方地区早期青铜时代规模最大的祭祀天地的中心。

  现有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结果表明,敖汉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完整,内涵丰富,特征鲜明,是中华龙文化起源地、八千年玉文化起源地、以种植粟和黍为主的旱作农业起源地、中华祖先崇拜的发端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进步作出过十分卓越的历史性贡献。

  做好敖汉旗史前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充分利用敖汉史前文化的优势因素,做大做强敖汉旗的旅游文化产业,对于敖汉旗脱贫攻坚现状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有鉴于此,积极推动敖汉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势在必行。

  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兴隆洼和兴隆沟遗址均位于敖汉旗兴隆洼镇(原宝国吐乡),地处牤牛河上游,两地直线距离13公里。兴隆洼遗址是兴隆洼文化的命名地,1983—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敖汉旗博物馆联合进行了六次发掘,将兴隆洼一期聚落完整揭露出来。该聚落的年代距今约8200—8000年,共有94座半地穴式房址,分成11排,布局规整有序,最大的两座房址面积各约140平方米,并排位于聚落的中心部位,聚落的外围环绕一道近似圆形的壕沟,西北侧留有出入口。

  兴隆洼一期聚落是中国迄今所知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经过全面考古发掘的唯一一处原始村落,被誉为“华夏第一村”。兴隆洼遗址考古发掘成果丰硕,先后被评为199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世纪中国百项重要考古发现之一,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隆沟遗址共分为三个地点。其中,第一地点属于兴隆洼文化中期聚落,距今约8000—7500年;第二地点属于红山文化晚期聚落,距今约5300—5000年;第三地点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小型聚落,距今约4000—3500年。2001—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敖汉旗博物馆联合对兴隆沟遗址第一地点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在房屋形制、聚落布局、经济形态、埋葬习俗、原始宗教信仰、环境考古等方面均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兴隆洼文化的内涵,掀开了西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聚落考古的新篇章。兴隆沟遗址的发掘成果作为六项考古成果之一入选2003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新发现论坛”,受到中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13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期,国家文物局将组织评选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敖汉旗兴隆洼和兴隆沟遗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化遗产保护价值,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能成功入选,将有力于推动敖汉史前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能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机。

  列入红山文化联合“申遗”名单

  红山文化因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是中国东北地区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之一,在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距今5500—5000年左右的红山文化晚期,西辽河流域史前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人口迅猛增长,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等级化社会制度确立,出现掌握神权与社会管理权的统治阶层,天地崇拜、祖先崇拜、龙图腾崇拜成为红山文化先民的重要精神信仰,具有鲜明地域和时代特色的红山文明正式形成,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2013年1月,国家文物局将红山文化遗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已列入的红山文化遗址共有三处,分别为内蒙古赤峰市的红山后遗址、魏家窝铺遗址、辽宁省朝阳市的牛河梁遗址。其中,红山后遗址是红山文化的命名地,1935年由日本人进行考古发掘,出土文物被全部运至日本,现藏于日本京都大学。魏家窝铺遗址属于红山文化中期大型聚落,2009—2011年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联合进行考古发掘,从出土文物的特征看,更多地反映出红山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中原地区史前文化的强烈影响。牛河梁遗址规模宏大,包含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等祭祀和埋葬遗存,1983—2003年由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发掘,出土玉龙、凤、人等成组玉器及大型泥塑和陶塑人体残件,是红山文化晚期规模最大的埋葬和祭祀中心。

  从年代关系看,红山后遗址和魏家窝铺遗址的年代属于红山文化中期,距今6000—5500年;牛河梁遗址的年代属于红山文化晚期,距今5500—5000年。而敖汉兴隆沟遗址第二地点是目前所发掘的唯一一处红山文化晚期聚落,与牛河梁遗址的年代大体相当。更为重要的是,兴隆沟遗址第二地点出土的红山文化整身陶人的面部特征,与牛河梁女神庙内出土的女神头像有密切的联系,在出土陶器特征方面有较强的共性。兴隆沟遗址第二地点与牛河梁遗址之间的内在联系,相比红山后遗址、魏家窝铺遗址更为突出,也更加符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

  2014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原副主席、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兼世界遗产研究会会长郭旃到敖汉旗考察红山文化遗址,看到兴隆沟遗址出土的红山文化整身陶人后,建议将兴隆沟遗址列入红山文化“申遗”名单中。考虑到敖汉旗境内分布有530多处红山文化遗址,是红山文化发展和红山文明形成的核心区域,因此将敖汉兴隆沟遗址列入红山文化“申遗”名单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

  敖汉地区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积极推进敖汉旗博物馆事业发展,可为充分展示中华五千年文明成果作出积极贡献。

  2011年11月,经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批准,敖汉旗博物馆更名为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馆,确立了敖汉史前文化成果在自治区的重要地位。2013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敖汉旗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敖汉史前考古研究基地,为进一步加强敖汉史前文化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2015年1月,经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批准,内蒙古红山文化博物院落户敖汉旗,成功举办了“五千年文明见证——探秘遥远的红山古国”文物专题展览,为敖汉旗红山文化遗址的发掘、研究、保护和宣传工作搭建了新的平台。来自美国、日本、韩国、蒙古国、英国、德国、法国、保加利亚、以色列、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的专家学者和公众来敖汉旗参观博物馆,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精美的文物给国内外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近年来,敖汉旗民营博物馆的建设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内蒙古龙源博物馆、新州博物馆、敖汉民俗博物馆相继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敖汉旱作农业展览馆正在建设之中,敖汉旗的博物馆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滋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敖汉史前文化研究,推进敖汉旗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充分展示中华五千年文明成果,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返回光明网首页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