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大年去博物馆听锦鸡报春

首博的鸡年生肖展-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首博的鸡年生肖展

 

国博展出的清朝各种陶-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国博展出的清朝各种陶

 

鸡百鸡百吉—鸡文化剪纸艺术展-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鸡百鸡百吉—鸡文化剪纸艺术展

 

        “元旦”一词如今专用于公历新年,而传统的元旦则称春节,在我国历史上,新年开始的第一天一直是叫“元旦”。旧时关于正月的几天,都被人们与常见的事物联系在了一起:一日鸡,二日犬,三日猪,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

 

        元旦也叫“鸡日”,这也可以说是古人对新正的一种朴素的认识。古人以阴阳观念来解释事物,认为鸡是阳物,元旦释义“初始的日子”,也属阳,有着同样的属性。

 

        基于这样的认识,鸡便在春节的礼俗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以鸡辟邪,发展为以鸡祈福,鸡谐“吉”音,意喻吉祥,历朝历代都有正月初一“贴画鸡户上”的风俗习惯,祈求纳福和吉利,这种文化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鸡年即将到来,走进博物馆去了解“鸡文化”的丰富内涵是最有趣味与意义的活动。今年,174项特色活动春节期间在京城大小博物馆轮番举办,尤其是围绕“鸡文化”的展览,展品的珍稀程度与艺术水准居全国之首。无论是北京市民还是外地游客,“博物馆里过大年”,开眼界、长知识,是佳节期间意趣十足的选择。

 

        中国国家博物馆

 

        在丁酉鸡年的新春即将到来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从丰富的馆藏中,精选出118件有关鸡题材的作品集萃而成“凤鸣朝阳——迎丁酉鸡年馆藏文物展”,于1月17日至2月19日展出。

 

        展览分为“雄鸡报晓”“金鸡祈福”和“酉鸡新语”三个部分,涵盖了绘画、陶瓷、玉器、青铜器和民间工艺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展现了中国不同时代的艺术特点与魅力。

 

        本次展览呈现的展品,既有鸡形生肖俑,又有牙质小鸡出壳,花瓶、茶杯、古画、玉器,表现着不同形象的鸡。作品创作时间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迄21世纪的今天,横贯古今,虽都以“鸡”为题材,但是形态不同,风格各异,各具特色。整个展览用艺术的形式为丁酉鸡年的到来啼鸣报晓,生动活泼,雅俗共赏,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艺术趣味。

 

        首都博物馆

 

        “博物馆里过大年”是首都博物馆精心打造的生肖系列展品牌,每年推出一期生肖文化展。2017年的《金鸡唱晓——博物馆里过大年》1月20日至3月19日展出。

 

        该展通过馆藏文物向观众介绍与生肖鸡有关的历史文化内容。展览包含“生肖奥妙”“酉鸡有吉”和“灵禽幻化”三个部分,共展出文物90余件,涵盖陶瓷、青铜器、玉器、绘画等多个类别,系统阐释生肖鸡文化的产生、发展、丰富、传承以及升华的过程。还从民俗文化、诗歌欣赏、文物品读、寓言传说、民俗年画、古籍文献等多个角度来解读生肖鸡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对于天鸡、凤凰、太阳鸟的阐述,更加扩展了生肖鸡的外延,体现生肖鸡身上“吉、德、雅”的文化特点。

 

        展览期间还有丰富的社教活动,包括“酉鸡有吉之彩鸡报晓”,在展厅教亲子观众用胶泥捏公鸡,“酉鸡有吉之一飞冲天”,引领亲子观众了解生肖鸡的故事,制作传统鸡毛毽,感受传统游戏的乐趣,“酉鸡有吉之昂首啼鸣”,教亲子观众做上展文物的彩色胶画。

 

        北京民俗博物馆

 

        北京民俗博物馆坐落于北京市朝阳门外大街,馆址设在集元、明、清古建群为一体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东岳庙。“福”文化是东岳庙春节文化活动的核心,已经形成了自身特点和传统。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每年春节,广大群众有到寺庙进香祈福的习惯。为了满足人们祈福求吉的心理诉求,春节期间,游客可在东岳庙进香祈福,表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还安排了画福布、绕福树、走福路、摸铜特、玉马等祈福活动。

 

        民俗博物馆还启动了以“传承匠心,共享遗产”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设立“非遗”技艺展示及传统工艺体验区域,借此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展示技艺平台,同时为民间艺人提供互相交流、切磋的机会。活动期间,剪纸、泥塑、面塑、毛猴、脸谱、风筝等不同工艺门类的民间艺术荟萃一庭,让游客在参观游览、动手制作中体会到民间艺术的厚重底蕴以及“工匠精神”的精神理念。

 

        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

 

        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坐落在有五百年之久的德胜门箭楼下,由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中国大众学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和北京工艺美术学会共同主办“百鸡百吉—鸡文化剪纸展”,正在德胜门箭楼三层举办,将持续至2月下旬。

 

        本次展览旨在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剪纸的形式向大众普及鸡文化为主题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据了解,该展览收到全国15个省市、80位剪纸创作者的150余幅原创手工剪纸作品,从中精选出79件(套)剪纸艺术作品面向公众展出。

 

        “百鸡百吉—鸡文化剪纸艺术展”特邀中国民间剪纸大师、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进行专题创作,将鸡的形象与人物、吉祥文化、传说故事、古代诗文等内容相结合,以中华传统的剪纸形式展现出来。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