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强:“互联网+”时代博物馆的“变”与“不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月18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天津市文物局和天津大学承办的“2016年文物保护领域物联网应用与发展学术研讨会暨文物保护领域物联网建设技术创新联盟理事会全体会议”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表示,面对新技术的冲击,文物博物馆界的“变”是大势所趋;同时,要注重加强文物对价值挖掘与信息提取,内容应是“不变”的根本和核心。

  在“互联网+”上升为重要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国家文物局启动了“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数字化、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迅猛发展,必将引起文物展示与传播在思维上与方式上的革新,一些新趋势已经显现出来,如内容从单一变为多元、方式从知识灌输转为兴趣激发、服务从普适到个性、渠道从线下到综合等。

  然而关强注意到,在“变”的大趋势下,人们认识上仍存在三大误区:一些人认为要坚持传统,不需要变,变了就不是博物馆了;有的观望不前;还有的囿于成规,仍受过去工作惯性影响,难于突破。

  他同时强调应深度挖掘文物的价值。文物的展陈具有很强的学术性与设计连贯性,在新技术的应用上,不能一味推崇新技术片面追求观赏效果,形式大于内容;同时,文物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应最大限度保证知识的可靠性,避免随意在网上发布的“知识”可能对公众造成误导。

  研讨会上,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安徽博物院、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天津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专家就“数字故宫社区的理念与建设”、“博物馆· 传播 · 教育”、“基于人工智能的文物知识化展示技术与应用”、“博物馆知识化检索利用——文化传播共享的基石”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