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高尔夫竟然起源于中国?
2017-09-30 08:45:48 来源:中国文物网 已浏览次
最古老的中国“高尔夫”——捶丸
这是宣德年间的明宣宗行乐图,图中拿着一根棍棒瞄准地上弹子的人就是当朝皇帝明宣宗。这个姿势,这个玩法是不是越看越眼熟?没错,这就是中国古代的高尔夫——捶丸。
“捶”即击打,“丸”即小球。捶丸,即是我国古代以球杖击球入穴的一种运动项目。前身可能是唐代马球中的步打球。当时的步打球类似现代的曲棍球,有较强的对抗性。到了宋朝,步打球由原来的同场对抗性竞赛逐渐演变为依次击球的非对抗性比赛,球门改为球穴,名称也随之改称“捶丸”。



中国“高尔夫”的教科书——《丸经》
《丸经》共三十二章,约一万二千字,详细地叙述了捶丸的方法、规则、球场道德、场地设备及器材用品的规格。《丸经•目序》中特别强调了捶丸的作用是“养其血脉,以畅四肢”,是“训将训兵之一技”。据《丸经》记载,捶丸最显著的特点是:场地要有地形变化、凹凸不平,设球穴,球穴旁要插上彩旗作为标记;捶丸所用杖(棒)有不同的类形,分“撺棒”“杓棒”“朴棒”“单手”等,供人在不同条件下选用,打出不同的球;捶丸之球,一般用赘木制成,这种赘木即树身上结成绞瘤的部分,此类木质生长不规则,树纤维绞结紧密,十分牢固,久击而不坏。捶丸比赛时,既可分组,也可不分组。根据参加人数的多寡又有相应的名称,多人参加的叫“大会”,七八人参加的叫“中会”,五六人的则叫“小会”,而三四人的称为“一朋”。最少的是两人,叫“单对”。比赛根据筹之多少,可分为大筹(20)、中筹(15)、小筹(10)。比赛以先得以上各数者为胜。

这是根据出土球杆制作的复制品,木头不经放,原件已经烂兮兮了。

但是石头很耐放,这是藏于北京首博的捶丸。
千万不要以为西方的玩的都是“高、大、上”的,我们的老祖宗可是在宋朝的时候就玩起了“高尔夫”。这都是我们老祖宗玩剩下的东西了。

这两者不管是规则还是玩法都这么相似,难道说有什么渊源?
现代“捶丸”——高尔夫
现代高尔夫球一般认为起源于12世纪苏格兰人所玩的一种叫做“巴卡尼克”的游戏。在英国,也有证据显示,早在14世纪中期,英国人就已经在玩一种类似高尔夫球的游戏。英国博物馆里还有一本16世纪出版的书籍,书中有一张图片画着三个选手,每人有一个球和一根球棍,地上还有球洞。而按照《丸经》的记述,中国捶丸的竞赛规则早在1282年就已经成立,时间比英国的高尔夫球竞赛规则的确定时间早472年,现代高尔夫球的规则最早于公元1754年在苏格兰的圣•安德鲁斯高尔夫球友会制定。
因此,捶丸很可能是在元代传入欧洲的,法国一位著名的东方学者莱麦撒根据大量的史料,考证出中国古代文化由蒙古人西征传入欧洲的种种事实。蒙古人的西征,将以前闭塞的欧亚路途完全打开,不独堂皇命使东西往来如织,其不知名的商贾教士及随从军队者尚不知凡几。可以说,元代是一个大规模东西文化交流的时代,而东学西渐又是其主要趋向。因为征服者的文化,特别是接受了汉文化影响的元文化对被征服者而言,总是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在这种东学西渐大潮的冲击下,捶丸的入西可以说是完全有可能的。
各位爱好高尔夫的朋友们,洋气了半辈子,最后才发现其实是在复古。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