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入怀·中国团扇文化印象特展”国宝云集 宋徽宗传世真迹现身杭州
2017-09-29 09:26:49 来源:浙江日报 已浏览次
9月26日至11月26日,“明月入怀·中国团扇文化印象特展”登陆杭州中国扇博物馆。展览分为6个单元,从团扇的工艺、团扇与“书画”、团扇与“文人”、团扇与“美人”等方面展开,展示团扇的风雅和兴衰。此次展览是中国扇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向各博物馆借展数量最多、展品等级和展览规格最高的一次展览,共展出团扇成扇及团扇面180余件。宋徽宗、马远、夏圭等宋代著名画家的扇面真迹现身,可谓国宝云集。
展厅内,记者见到了宋徽宗墨宝《枇杷山鸟图》团扇面,这是一件国宝级珍品,来自故宫博物院。扇面中的枇杷以折枝的形式表现,果实累累,枝叶繁茂。左下方,一只山雀在枝头栖息,翘首张望翩翩起舞的凤蝶,神情警惕而生动。
《枇杷山鸟图》属清淡水墨的一种,整幅作品没有工笔画勾线的痕迹,纯用水墨勾染,显现出灵动的意境。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没骨画”,是直接用颜色或墨色绘制,而没有“笔骨”,即用墨线勾勒的轮廓。由此可见宋徽宗作画时是胸有成竹、一气呵成。
在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员李湜看来,这幅画最妙之处,在于山雀与凤蝶的对视:“你看,山雀是透过前面的枇杷看向凤蝶的,可谓画生百味。”
李湜说,宋徽宗的传世真迹稀少,其中多为花鸟画。他的花鸟画有清淡水墨和鲜艳浓丽两种风格。宋徽宗绘画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他注重对自然界细致入微的观察。中国南宋绘画史著作《画继》曾评价,“徽宗皇帝天纵将圣,艺极于神”“寓物赋形,随意以得,笔驱造化,发于毫端,万物各得全其生理”,宋徽宗出神入化的绘画技能可见一斑。
这幅扇面对开还有乾隆留下的题诗:“结实圆而椭,枇杷因以名。徒传象厥体,奚必问其声。鸟自讬形稳,蝶还翻影轻。宣和工位置,何事失东京。”抒发对宋徽宗精于绘画、工于构图,却丢了国家的感慨。
这是宋徽宗的花鸟画首次来杭展出。宋徽宗的作品上一次来杭,还是2014年浙江省博物馆的大展“守望千年:唐宋元书画珍品特展”,展出了来自辽宁省博物馆的宋徽宗书法《草书千字文》。
此外,来自故宫博物院的马远《寒山子像图》和夏圭《松溪泛月图》也是首次来杭。马远和夏圭是宋徽宗创立的翰林书画院中的佼佼者,也是“南宋四家”的代表画家。
据悉,这3件文物与来自浙江省博物馆的陈洪绶《羲之笼鹅图》等5件一级藏品,仅展出13天。10月9日撤展后,这5件一级藏品将进入长达3年的休眠期。
团扇的出现可以追溯至汉代。它以扇柄为中画轴,竹木为架、织物为面。因材质昂贵,起初仅流行于宫廷,男女均用。魏晋南北朝时期,团扇从宫廷御用流向民间,唐宋时达到鼎盛。
宋代的古画中出现大量团扇面,画面布局以局部替代整体,用留白制造意境的表现手法,给观赏者留下更多的回味余地。因为是小品,创作的自由度也更大,往往要小中见大、内中见外、近中见远、物中见情。陆游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从中可见当时画扇的盛行。
中国扇博物馆文保科研部顾问查永玲说,这是中国扇博物馆第一次对团扇做如此详实的梳理,并专门办展。团扇有团圆美满之意,与即将到来的中秋佳节非常应景,所以这次在国庆节前夕推出。(记者 俞吉吉 通讯员 陈晶)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