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瓷器的百变造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元青釉刻花瓷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元孔雀蓝釉梅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元黄釉刻花玉壶春瓷瓶

   山东滕州 家乐

   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虽然在今天看来,瓷器已经是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之一。但在古代,瓷器却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不仅是文人墨客热衷收藏陈设的器物,还通过各种贸易渠道传到各个国家,被大量收藏家所收藏。今笔者整理了一组精美的元代瓷器,以期更为直观地感知我国悠久的瓷器文化。

   元黄釉刻花玉壶春瓷瓶(图1):口径6.8厘米、高23.8厘米。此瓶乳白胎,茶黄色釉,外釉至下腹部,釉下刻花。侈口,细颈,溜肩,垂鼓腹,圈足。肩部与腹部两周弦纹,其间刻花卉。玉壶春瓶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其造型定型于北宋时期。最初为装酒器,后逐渐演变为观赏性的陈设瓷。元代玉壶春瓶承袭了宋代的形制,圈足外撇,体形瘦长。釉色、纹饰华丽丰富。玉壶春瓶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成为中国瓷器中的一种典型器物。
 
   元青釉刻花瓷瓶(图2):口径8.5厘米,底径13.7厘米,颈高5.1厘米,高19.6厘米,最宽处19.8厘米。此瓶侈口,细长颈,宽折肩,大腹,大平底。通体青釉,腹部暗刻折枝花卉。青釉亦称“青瓷釉”。所谓“青釉”,颜色并不是纯粹的青,青釉包括豆青、东青、粉青、仿龙泉釉。其中豆青为上品。同时,古人往往将青、绿、蓝三种颜色,统称为“青色”,青釉特点为釉色古雅、沉稳,釉面均匀、滋润,釉质坚致、细腻。

   元孔雀蓝釉梅瓶(图3):口径4厘米,高19厘米,底径7.6厘米。此瓶小侈口,束颈,宽圆肩,瘦小腹,平底。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因其口小只能插梅枝被称为梅瓶。“孔雀蓝釉”又称“法蓝”,是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烧制后呈现亮蓝色调的低温彩釉。由于部分器物发色偏绿,因此也有人为其命名“孔雀绿”(或“法翠”),也可统称为“翠蓝”。
责任编辑:晓燕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