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凌晨四点看《清明上河图》 故宫院长半夜送茶
2017-09-26 15:24:02 作者: 赵振江 陈柯芯 来源:澎湃新闻网 已浏览次
云浮时刻网核心提示:观众凌晨四点看《清明上河图》 故宫院长半夜送茶:凌晨四点闭馆后,故宫工作人员取下了《清明上河图》。(图片来自故宫工作人员) 澎湃新闻记者此前拍摄到的在武英殿外排队的长龙。 12日凌晨最后一批排队的观众。(图片来自故宫书画部张震微博) 当天晚上,故宫院长单霁翔为观众送上了茶水和泡面。(图片来自
10月11日是故宫“石渠宝笈特展”第一期展期的最后一天,之后《清明上河图》将回库房休息十年。故宫保卫处处长李小城告诉澎湃新闻记者,“10月11日,石渠宝笈特展”武英殿展区共接待观众4800人次左右,闭馆时间为12日凌晨四点,是展览开幕以来闭馆时间最晚的一天。”
故宫工作人员表示,当天晚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为观众送上了茶水和泡面。此前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单霁翔多次强调感谢观众对故宫的支持和理解:“看到他们这么热爱中国文化我很感动。”
事实上,此前为一睹该画真迹,澎湃新闻记者曾在现场发现观众“故宫跑”并进行了独家报道。故宫院长单霁翔更为此现场办公,分组分流观众,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由《清明上河图》引发的拥堵。
11日,澎湃新闻记者到达天安门广场,实地观察最后一天观众排队的情况及故宫方面的应对。10月10日是故宫四大区域首次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加之石渠宝笈热展,在淡季吸引游客7.6万人次,逼近限流值。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慈宁宫、寿康宫、午门-雁翅楼、东南部城墙等区域秩序井然,游客并未形成新的堵点。然而,包括“甄嬛”寝宫等备受关注的新开放区域的“风头”,全部被“石渠宝笈特展”中最后一天展出的《清明上河图》抢走。为看此图一眼,很多游客不惜排队10小时以上,等到凌晨惜别相送。
上午7时,由于还没到天安门城楼8:30的开门时间,许多游客选择从东侧的劳动人民文化宫进入。
澎湃新闻记者到达午门时,已有一大批游客等候在此。现场采取发号、分组排队、分批进入的方式,澎湃新闻拿到的是蓝色游览牌第295号,排在第12组。排在澎湃新闻记者前面的还有1000位拿着红色游览牌的观众。
故宫方面介绍,为了防止有人作假,故宫方面定制了红蓝两色的游览牌隔天使用,但当天由于排队人数太多,一下子拿出了两种颜色的游览牌。
事实上,每天清早原本前1000名观众发号提前进入展区,但昨天有2600多人作为第一批观众由工作人员带领进入。此后部分散客购票后奔跑进入午门排队,被工作人员及时制止。
40分钟后,澎湃新闻记者由熙和门进入,队伍已经排到断虹桥上,旁边竖着块提示牌:“此处距您进殿参观大约还需5个小时以上”。
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发现,不少观众自带小板凳、饼干和水。现场也有小推车提供热水、饮料和零食,但整体卫生状况良好。不远处的遮阳篷里在售卖故宫书籍,购买游客很多。很多观众选择用看书的方式熬过漫长的排队时光。
10小时后,下午五时许,澎湃新闻记者终于进入武英门,此时旁边的木牌提示:“离看《清明上河图》还有1小时左右”。故宫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展厅里瞬时人数不能超过150人。”这也是队伍前进缓慢的原因之一。而在10月2日,澎湃新闻记者在武英殿参观时,被告知在《清明上河图》前停留不要超过3分钟。
武英殿内,《清明上河图》为流动观看,工作人员不断提醒“不能拍照”、“走快一点”,看完一遍后若还想再看,则需再排队。
澎湃新闻记者从展厅出来已经是晚上六点半,故宫笼罩在沉沉夜幕之下,长长的队伍依旧没有散去的迹象。
据故宫开放管理处副处长赵连江称,不管有没有领到展览牌,当天所有排队等候的游客今天都能进入展厅,一睹“石渠宝笈特展”的风采。
故宫保卫处处长李小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仅就当天清晨提前来排队看“石渠宝笈”的观众来看,人数会比10日还多。他说,10日武英殿展区夜里12点才清了场,而故宫的正常闭馆时间是下午五点半,“11点以后,单霁翔院长特意为熬夜看展的观众带来了茶、汤。”
“据事后统计,10月11日,‘石渠宝笈特展’武英殿展区共接待观众4800人次左右,闭馆时间为12日凌晨四点,是展览开幕以来闭馆时间最晚的一天。”故宫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当天晚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为观众送上了茶水和泡面。
艺术评论人朱其也赶在“石渠宝笈特展”结束前来到故宫观展。针对此番长时间排队的情况,朱其提出了“网络预约”的建议:“拥有众多博物馆美术馆的欧洲有很简单有效的解决办法可以借鉴,即网上售票时规定参观时段,比如此票参观时间定于9点至10点,博物馆售完了这个时段内所限人数的票,就卖下一时段10点至11点的票,观众按照票上的预约时间前来参观,下一时段的票也不能提前入场,这样就不用排队七个小时,只需在预约时间提前五分钟到就行了,没有漫长的队伍,也就不用派那么多保安维持秩序。”
/>
责任编辑:小田

凌晨四点闭馆后,故宫工作人员取下了《清明上河图》。(图片来自故宫工作人员)

澎湃新闻记者此前拍摄到的在武英殿外排队的长龙。

12日凌晨最后一批排队的观众。(图片来自故宫书画部张震微博)

当天晚上,故宫院长单霁翔为观众送上了茶水和泡面。(图片来自故宫书画部张震微博)
10月11日是故宫“石渠宝笈特展”第一期展期的最后一天,之后《清明上河图》将回库房休息十年。故宫保卫处处长李小城告诉澎湃新闻记者,“10月11日,石渠宝笈特展”武英殿展区共接待观众4800人次左右,闭馆时间为12日凌晨四点,是展览开幕以来闭馆时间最晚的一天。”
故宫工作人员表示,当天晚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为观众送上了茶水和泡面。此前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单霁翔多次强调感谢观众对故宫的支持和理解:“看到他们这么热爱中国文化我很感动。”
事实上,此前为一睹该画真迹,澎湃新闻记者曾在现场发现观众“故宫跑”并进行了独家报道。故宫院长单霁翔更为此现场办公,分组分流观众,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由《清明上河图》引发的拥堵。
11日,澎湃新闻记者到达天安门广场,实地观察最后一天观众排队的情况及故宫方面的应对。10月10日是故宫四大区域首次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加之石渠宝笈热展,在淡季吸引游客7.6万人次,逼近限流值。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慈宁宫、寿康宫、午门-雁翅楼、东南部城墙等区域秩序井然,游客并未形成新的堵点。然而,包括“甄嬛”寝宫等备受关注的新开放区域的“风头”,全部被“石渠宝笈特展”中最后一天展出的《清明上河图》抢走。为看此图一眼,很多游客不惜排队10小时以上,等到凌晨惜别相送。
上午7时,由于还没到天安门城楼8:30的开门时间,许多游客选择从东侧的劳动人民文化宫进入。
澎湃新闻记者到达午门时,已有一大批游客等候在此。现场采取发号、分组排队、分批进入的方式,澎湃新闻拿到的是蓝色游览牌第295号,排在第12组。排在澎湃新闻记者前面的还有1000位拿着红色游览牌的观众。
故宫方面介绍,为了防止有人作假,故宫方面定制了红蓝两色的游览牌隔天使用,但当天由于排队人数太多,一下子拿出了两种颜色的游览牌。
事实上,每天清早原本前1000名观众发号提前进入展区,但昨天有2600多人作为第一批观众由工作人员带领进入。此后部分散客购票后奔跑进入午门排队,被工作人员及时制止。
40分钟后,澎湃新闻记者由熙和门进入,队伍已经排到断虹桥上,旁边竖着块提示牌:“此处距您进殿参观大约还需5个小时以上”。
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发现,不少观众自带小板凳、饼干和水。现场也有小推车提供热水、饮料和零食,但整体卫生状况良好。不远处的遮阳篷里在售卖故宫书籍,购买游客很多。很多观众选择用看书的方式熬过漫长的排队时光。
10小时后,下午五时许,澎湃新闻记者终于进入武英门,此时旁边的木牌提示:“离看《清明上河图》还有1小时左右”。故宫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展厅里瞬时人数不能超过150人。”这也是队伍前进缓慢的原因之一。而在10月2日,澎湃新闻记者在武英殿参观时,被告知在《清明上河图》前停留不要超过3分钟。
武英殿内,《清明上河图》为流动观看,工作人员不断提醒“不能拍照”、“走快一点”,看完一遍后若还想再看,则需再排队。
澎湃新闻记者从展厅出来已经是晚上六点半,故宫笼罩在沉沉夜幕之下,长长的队伍依旧没有散去的迹象。
据故宫开放管理处副处长赵连江称,不管有没有领到展览牌,当天所有排队等候的游客今天都能进入展厅,一睹“石渠宝笈特展”的风采。
故宫保卫处处长李小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仅就当天清晨提前来排队看“石渠宝笈”的观众来看,人数会比10日还多。他说,10日武英殿展区夜里12点才清了场,而故宫的正常闭馆时间是下午五点半,“11点以后,单霁翔院长特意为熬夜看展的观众带来了茶、汤。”
“据事后统计,10月11日,‘石渠宝笈特展’武英殿展区共接待观众4800人次左右,闭馆时间为12日凌晨四点,是展览开幕以来闭馆时间最晚的一天。”故宫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当天晚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为观众送上了茶水和泡面。
艺术评论人朱其也赶在“石渠宝笈特展”结束前来到故宫观展。针对此番长时间排队的情况,朱其提出了“网络预约”的建议:“拥有众多博物馆美术馆的欧洲有很简单有效的解决办法可以借鉴,即网上售票时规定参观时段,比如此票参观时间定于9点至10点,博物馆售完了这个时段内所限人数的票,就卖下一时段10点至11点的票,观众按照票上的预约时间前来参观,下一时段的票也不能提前入场,这样就不用排队七个小时,只需在预约时间提前五分钟到就行了,没有漫长的队伍,也就不用派那么多保安维持秩序。”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