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所城开发要挖掘地方史 守住文物保护底线

  9月23日上午9点,北部滨海开发建设指挥部召开朝阳、所城街区改造提升工作文化梳理挖掘地方史研究工作者座谈会。本次座谈会邀请了十余名烟台本地的文史专家参加,共同研究讨论街区改造过程中的历史文化挖掘研究。

  保护改造工作要对历史存敬畏感

  副指挥长张澎涛对朝阳、所城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进行了详细介绍。朝阳、所城两个街区的改造,作为市委市政府环芝罘湾区片保护改造工程的一部分,自启动以来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密切关注。两街区承载着烟台从渔寮、卫所发展成现代化都市的整个历史的文化积淀,凝聚了几代烟台人的记忆,保护改造工作一定要心存历史敬畏感。

  “我们现在必须认清的事实是:所城和朝阳现在已经大大地落后了,与新的发展不接轨了,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基本事实。”专家金延明认为,在改造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历史和现实,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改造是为了适应今天的发展,是为了满足今天城市文化发展的需要。要保护那些的确有价值的东西,不能沉迷于老旧。开发也要有度,不能“过”与“不及”,开发要与被保护的建筑物相适应,不能让开发商牵着鼻子走。同时也要符合街区特色,基础设施的建设一定要高标准、高要求。

  改造过程是对历史活化过程

  “开发改造一定要守住一条底线——重点围绕文物保护。一定要以保护好这些文物为原则,一举一动都要守住底线。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一定要是政府行为,虽然这些改造有难度,但是这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开发,不能完全依靠商业化操作。所城里的文化要有血有肉的传承下去。”专家刘铭伟认为。

  辛俊玲称,改造要彰显街区魅力,挖掘历史内涵。修缮时建筑要保持保真性,不搞过多花样,不要浓妆艳抹,不要珠光宝气,保持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的统一性、整体性,不要随意拆除,保持整体风貌的和谐性。

  杨潜认为,千万要避免对已有建筑的推倒重建,其他地方都有类似的失败经验了,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不要给历史留下大的遗憾。物遗和非遗怎么结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改造的过程就是一个对历史活化的过程,让老建筑本身复活起来。

  “老建筑怎么修缮?怎么保护?要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做事情。”姜国军称,要有保护性的修,没必要的不需要修的就不修。要赶快组建一支专门的修缮队伍,搞修缮的老师傅有的很有水平,要赶快把他们拉到队伍里来。

  据悉,北部滨海开发建设项目是提升中心城区建设发展水平的重大举措,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城市面貌,培育新兴业态,真正激发中心城区的发展活力。同时,该项目也是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条件的民心工程,将提升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在搬迁工作推进上,将“阳光透明、依法规范”贯穿房屋搬迁全过程,通过发放明白纸和宣传册、设置LED显示屏、开通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做到网格划分、补偿奖励、搬迁进度、选房安置全透明。(YMG记者 刘晓阳)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