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枇杷山鸟图》团扇面现身扇博物馆 仅展出十三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说到丰富多彩、空前繁荣的宋代绘画,绕不开一个人。他“身兼数职”,是一国之君,更是当之无愧的天才画

  家;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中的两幅宋画,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和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均出自他的画院;他就是宋徽宗赵佶。

  来自故宫的“国宝”

  2017年9月26日至10月8日,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国宝级藏品”——宋徽宗《枇杷山鸟图》团扇面将现身扇博物馆,这位可以代表宋代花鸟画最高水平的皇帝到底有多牛?让我来告诉你。

  宋徽宗的传世作品大约有二十余件,大多为花鸟,他的花鸟画有二种风格,一为清淡水墨,一为鲜艳浓丽。宋徽宗绘画最大的特点是写实,注重对自然界花鸟的观察,可谓细致入微。《枇杷山鸟图》属清淡水墨一种,扇面中的枇杷以折枝的形式表现,使得累累的果实和繁茂的枝叶变得更为突出。左下方,一只山雀在枝头栖息,翘首回望翩翩起舞的凤蝶,神情警惕而生动。整幅作品没有工笔画勾线的痕迹,纯用水墨勾染,却更显现出灵动的意境。没骨画很好理解,就是直接用颜色或墨色绘制,而没有“笔骨”---即用墨线勾勒的轮廓。由此,也凸显出宋徽宗作画时的胸有成竹、一气呵成。

  中国南宋绘画史著作《画继》曾评价,“徽宗皇帝天纵将圣,艺极于神”、“ 寓物赋形,随意以得,笔驱造化,发于毫端,万物各得全其生理”,宋徽宗出神入化的绘画技能可见一斑。

  扇页对开有另一位皇帝留下的题诗,他被喻为清代的“点赞狂魔”,他就是乾隆皇帝。“结实圆而椭,枇杷因以名。徒传象厥体,奚必问其声。鸟自讬形稳,蝶还翻影轻。宣和工位置,何事失东京。”乾隆正是借这首诗抒发他对宋徽宗精于绘画、工于构图,却丢了国家的感慨。

  团扇引领的书画风潮

  “明月入怀•中国团扇文化印象展”分为六个单元,将从团扇的工艺、团扇与“书画”、团扇与“文人”、团扇与“美人”等方面展开,展示团扇的风雅,讲述团扇的兴衰。该展是中国扇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向各博物馆借展数量最多、展品等级和展览规格最高的一次展览,共计展出团扇成扇及团扇面180余件,一些珍稀展品更是首次公开展示。

  其中,宋徽宗《枇杷山鸟图》、马远《寒山子像图》、夏圭《松溪泛月图》、陈洪绶《羲之笼鹅图》等五件一级藏品仅展出十三天。10月9日撤展后,该五件一级品将进入长达三年的休眠期。

  团扇的出现可以追溯至汉代。它以扇柄为中画轴,竹木为架、织物为面。因材质昂贵,起初仅流行于宫廷,男女均用。魏晋南北朝时期,团扇从宫廷御用流向民间,唐宋时达到鼎盛。

  宋代的古画中出现了大量的团扇面,画面布局以局部替代整体,用留白制造意境的表现手法,给观赏者留下更多的回味余地。因为是小品,创作的自由度也更大,往往要寡中见众、内中见外、近中见远、物中见情。陆游曾写过这样诗句:“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从中可见当时画扇的盛行。(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展览时间:2017年9月26日---11月26日

  展览地点:扇博物馆二楼临展厅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