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黄花分外香》:突破油画写实 回归东方情趣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吴作人,作为中国第二代油画家中的杰出代表,其油画作品在拍卖场上十分难得,而其1977年创作的油画作品《战地黄花分外香》,更是成为市场焦点。这幅巨作10年前曾在中国嘉德[微博]当年的春拍中以352万元创造过其个人拍卖纪录,如今为了庆祝拍卖行成立20周年,嘉德今年春拍将其再次上拍。

 

  中西融合出神入化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这是毛泽东在《采桑子·重阳》中的名句,吴作人以此为灵感,在毛泽东逝世一周年的1977年9月,完成了这幅风景画。作品以当时罕见的超大尺幅(长175.5厘米,宽118厘米)、全景式构图以及单纯热烈的色彩,将激昂与喜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正如中央美术学院[微博]美术史系副主任曹庆晖所指出的,作品以略显横阔的视野取景构图,由近及远依次将向日葵(7.980,0.28,3.64%)、油菜花、水塘、梯田、水闸以及掩映在丛林中的宝塔、工厂和遥远的群山,收揽于画面的前、中、后景。由于作者对处于纵深空间中的自然景观经营有方,景物取舍有度,所以尽管描绘的内容比较多,但并不令人感到充塞,特别是在作者不拘泥季节特性的作物整合和错落有致的艺术处理后,画面呈现出了那种引人入胜的“分外香”的诗情画意。

 

  值得注意的是,作品将西方绘画追求空间、立体、感性的真实性,与中国画的笔法、诗意、境界巧妙结合,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与油画的光色韵律和空间意识融为一体,营造出生动、丰富、逼真、“天人合一”的诗情画意,极为准确的表现出了生机盎然、令人激荡胸怀的诗境。一方面,艺术家以写实的手法对画面的景致及情态进行了具象描绘,表现了近景中的向日葵,中景的黄花、森林、塔寺、桥梁、水泊以及远景的山峦形象,同时,敏锐及时地捕捉光线的细微变化,其色彩之单纯,情绪之饱满,大有印象主义之风;在画面构思上,艺术家将画面进行了诗一般的抒情化处理,充满节奏感及韵律感,充分展现了中国书画“画外之境”的效果。

 

  在创作技法上,艺术家讲究笔意的起承转合,前笔和后笔的融结,达到整体感的高度完整、浑然天成,在近景中对向日葵叶片、花茎的处理极为精妙:艺术家用线描钩边,辅以填色,对叶脉的刻画则直接以毛笔画出,有的还兼事皴擦,利用颜料的颜色深浅表现光线效果下的明暗关系,和中国画的效果极为类似。而在骨法用笔方面大大发挥油画笔在横、竖、卧、扫等多种笔法,可以与毛笔的中锋、偏锋、披离、撇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于远景延绵起伏的群山的处理,则完全利用了中国画的表现技巧,雾气氤氲之中的山脉一派水墨淋漓。因此,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中西融合的自觉追求与深厚造诣,体现了吴作人一生的艺术取向与抱负。

 

  新观念预示新时代

 

  “艺术既为心灵的反映、思想的表现、无文字的语言,故而艺术是‘入世’的,是‘时代’的,是能理解的。大众能理解的,方为不朽之作”,早在1935年吴作人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他1930年代初留学欧洲,先后就读于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与比利时布鲁塞尔王家美术学院巴思天院长画室。吴作人早年的油画,受徐悲鸿和巴思天双重影响,造型严谨,精于提炼。其国外留学期间所创作的早期油画,如其中比较著名的《纤夫》、《小组会》、《打铁趁铁热》等作品表达了“对于劳动者的歌颂,于贫困之同情,以及人类反抗压迫,宁愿血肉牺牲而求自由解放之雏具的情绪”。这种现实主义的“抒情性”此后一直贯穿于吴作人的油画创作中,《湖上风云》、《沙漠神水》等饱含着其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新中国成立后,吴作人的油画风格更发生了鲜明的转变。他为美好的新生活和蓬勃的社会主义建设所感召,登山越岭体验生活,以旺盛的生活激情创作了《佛子岭水库》《沙漠变绿洲》《三门峡》等大量风情油画,倾诉自己内心的喜悦之情。

 

  《战地黄花分外香》渊源于1975年的一次写生之旅:在“文革”中吴作人遭受迫害,一度被剥夺了创作的权利,那年他虽然当选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并参加第一次会议,但在愈演愈烈的运动中仍难逃厄运。当年他与萧淑芳夫妇在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钧等军方高级将领邀约下赴厦门、福州、鼓浪屿,过武夷山到江西瑞金旅行写生两个月,参观古迹名胜和革命圣地,为他创作这件作品埋下了伏笔。

 

  到了1977年毛泽东逝世一周年之际,这件作品才最终完稿。据曹庆晖考证,吴作人在创作过程中曾经历过一段插曲:他画过一个满是菜花的小稿,但最后完成的作品中,却改为前景画成熟的向日葵,中景画遍地的菜花。作者如此不顾时令冲突把这两种分别在春秋两季盛开的“黄花”放在一个画面里,显然已经突破了“写实”的老路子,使这部作品更像是一件观念艺术作品。“中国画的特点在于意在言外,写实的油画难于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它很客观地把画家本身的感情全盘寄于所要表现的外观。”

 

  早在1940年代起,吴作人就不满足于西方绘画单纯的写实倾向,而他的《战地黄花分外香》,则全面体现了这种向东方艺术情趣回归的倾向。如此不拘一格的表现方法,不仅表达了作者强烈的信念和充沛的激情,也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体现了艺术家对未来新世界充满了无限的期望和想像。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