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把历史文化融入嘉兴人的生活中”

  “我们经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子城的规划理念亦是如此。子城是城市文化的核心、品质的核心、空间地理位置的核心,我们围绕子城以城景融合和城市双修去串联嘉兴七条文化感知线路,来记忆城市的乡愁!把历史文化融入嘉兴人的生活中,让嘉兴市民尤其是下一代的孩子们在走街串巷中学习和认识嘉兴的历史,产生作为嘉兴市民的自豪感。”——嘉兴市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甄延临

  “这一块马上就要大变样了。”8月27日,网友“蜜糖”在朋友圈里晒出了一张嘉兴市区子城片区的照片,蓝天白云下,远处的教堂似乎正在诉说光阴的故事。“蜜糖”所说的大变样指的就是子城片区规划改造。

  作为嘉兴市区城市有机更新项目之一,子城片区的规划万众瞩目。早在2013年3月,嘉兴就发布了《嘉兴市城市有机更新总体规划》,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湖滨片区、子城广场片区、文生修道院片区、城隍庙片区、三塔路片区、火车站南广场地块、钢铁厂地块、东塔弄地块等对改善民生、提升功能有重大作用的5个重点片区和3个重点地块的征收工作。

  与以往旧城改造方式不同的是,城市有机更新工作将全面保护和发掘旧城区、旧厂区丰富的古典遗存与地方文化、近现代遗存与文化,使城中片成为体现嘉兴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载体,以及市民留存历史记忆的空间。

  这样的规划理念几年来在嘉兴被一一付诸实践。去年12月,芦席汇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建设项目正式动工。该项目是城市有机更新“月芦文杉”(月河、芦席汇、文生修道院、杉青闸)片区重要组成部分。芦席汇街区开发,将涵盖秀城桥、分水墩、古运河等区块以及周边的双魁巷、落帆亭等人文景观。

  坚持保护与利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嘉兴实施“文化兴市”战略的重要一步。今年3月份,子城片区规划征询公众意见,这块被誉为“黄金地块”的中心区域,其规划方案让嘉兴市民倍感意外,更觉惊喜。子城片区将以“城市客厅”为总体定位,建成集“品质生活、人文传承、开敞公园”为一体的城市核心区和市民最喜欢的休闲场所。

  “事实上,这块区域的规划也曾困扰着我们。”甄延临坦率地说,虽然该地块的征收工作早已完成,但是规划方案迟迟没有定论,“我们曾经有几轮设计方案征选,包括打造成嘉兴的‘陆家嘴’、兴建超高层地标建筑、以较大的建设量实现资金平衡等方案。”甄延临说,这几个方案虽然能减少财政压力,但是我们心中仍有疑惑,这样的方案是不是嘉兴市民所喜欢的?能否体现嘉兴的历史文化与城市特色?能否强化中心城区的功能,特别是提升生活品质?

  甄延临介绍说,嘉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人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遗址遗迹与人文活动数量居全省第二位,分别为120个和124个,遗址遗迹仅次于杭州,人文活动仅次于绍兴。其中,嘉兴60%的遗址遗迹和人文活动集中在市区。

  而子城正是嘉兴市区的地理核心、文化核心区块,把子城片区打造成品质核心正是串联起市区人文景观、提升城市品质的关键。

  “我们以子城为核心,通过城景融合和城市双修的办法去串联嘉兴七条文化感知线路,记忆城市的乡愁!”甄延临说,“当前,嘉兴提出打造具有国际化品质的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我认为最中国、最嘉兴的就是最国际化的。”

  而对待历史文化,子城的规划方案与国内多数城市做法不同,没有把历史遗迹当作古董小心翼翼地保护起来,而是勇敢地对历史进行挖掘,对历史上的空间环境进行恢复,对历史上的人文活动进行展示,真正让历史文化名城“活”起来。

  因此,子城片区规划设计原则总体把握“文化基因、公共空间、容量适度”三个关键因素,在保护和利用好历史建筑和子城遗址基础上,充分展示嘉兴的历史脉络,通过江南庭院空间和绿地开敞空间的有机组织,丰富公园内的百姓生活,提升空间享受感,营造一幅由休闲的市民生活、活跃的文化交流、美丽的遗产公园和优雅的嘉兴历史构成的城市图景。

  “我们希望把历史文化融入嘉兴人民生活中,让国内外游客认识嘉兴、欣赏嘉兴,而嘉兴市民尤其是下一代的孩子们则在走街串巷中学习和认识嘉兴的历史,产生作为嘉兴市民的自豪感。”甄延临说。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