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考古工作的考问
2017-09-11 13:04:27 作者:苏锐 来源:中国文化报 已浏览次
9月1日,山东省考古工作会议在山东济南召开,总结成绩、分析问题、谋划未来,标志着山东考古工作站上了新的起点。
提升服务全局能力
考古是文物保护的基础,是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是我国现代考古学重要的发祥地之一,1930年章丘城子崖遗址的发掘,是中国学者第一次独立进行的史前考古发掘,城子崖因此在中国考古学者心中具有“考古圣地”的地位。
近年来,山东文物部门从既往短板入手,结合全省考古现状,强化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考古工作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比如,根据相关法律条例,各项工程建设前必须做好文物保护工作。2013年以来,山东文物部门与建设单位相互积极配合,出具344份工程选址意见书,完成46项建设工程涉及省级以上文保单位的专项保护方案申报和实施工作。
针对考古基础科研设施较弱的情况,山东省文物保护科研修复工场一期工程于2015年开工,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占地40亩,主要建设文物标本库房、考古整理基地、文物保护修复基地、公众考古科普中心4个部分,将于明年投入使用。
同时,山东还着力加大队伍和人才培养力度。2013年,山东省文物局组织了首批山东省考古勘探领队、技术员等的资格认定和培训工作,这也是山东首次推行考古勘探执业资格制度,对有效开展全省考古工作尤其是基本建设工程考古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4年,山东省文物局与山东大学签署《合作加强山东文化遗产保护框架协议》,双方制定了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今年有7名地方文物干部考入山东大学深造。2015年,为期3个多月的山东省第三期田野考古技术培训班举办,对全省各地的29名业务人员,从理论知识和田野考古技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培训。
机构、人员、技术等问题凸显
“全省共有文物机构587家,从业人员12253人,其中从事专业考古工作的人员不足400人,具有考古发掘资质的单位只有5家。”山东省文物局副局长周晓波说,成绩不能掩盖问题,山东考古事业的快速发展,也让制约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更加凸显,尤其是在机构、人员、技术和观念等方面表现突出。比如,济宁市、淄博市这样的文物大市,目前尚没有考古专业机构,一些资源少、面积少的地区更是如此。
周晓波告诉记者,目前山东考古机构和从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尤其是基层单位长期面临人员老化、年龄结构断层、高端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有的甚至难以满足工作正常开展的需要。“日渐扩大的基本建设工程、逐步规模化的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以及不断出现的盗墓行为、自然灾害等给考古工作带来的压力不断加大。由于大量业务人员的精力用在田野考古上,没有时间进行资料整理工作,有的田野考古进行了五六年却一篇简报都没有发表,甚至个别考古报告积压超过10年。”
科研和科技水平整体不高的情况也亟待解决。周晓波说,目前山东考古装备现代化水平不高。考古工作基本装备设施不完备,有的市县级考古机构基本没有装备,田野考古现场装备配置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影响考古发掘和现场保护工作的质量。文物标本库和整理场地缺乏,不仅影响了后续资料整理工作,也对出土文物安全造成重大隐患。资料管理是当前考古工作的薄弱环节,缺乏相应的设施设备,实物资料、档案资料的管理及保存条件亟待提高。
提升服务大众的能力
“虽然公众考古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一定程度上,考古工作仍被定位为科研项目,侧重研究而忽视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山东省考古工作会议上,与会代表提出的意见受到普遍关注。
周晓波承认,目前山东的考古成果宣传利用和转化服务工作与社会对考古工作的关注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大遗址考古与保护、展示、利用工作还缺乏有机衔接,公众考古不够普及,考古的社会服务功能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为此,会议提出,今后山东将着力提升考古服务社会的能力。
山东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山东将强化各考古单位的服务意识,履行建设工程招标程序,主动做好与建设单位的沟通衔接,根据工程计划合理安排工作进度,保障大型基本建设工程顺利实施。
同时,实现考古工作更好服务传统文化传播弘扬。会议要求,山东各文保单位要加大公众考古力度,考古业务单位应开设公众考古网站,对考古科普知识、考古工作进展情况予以报道,使社会公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将“公众考古论坛”形成制度,每年举办一次,作为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固定内容。委托业务单位编制《山东省公众考古导则》,将公众考古活动实施比较好和取得重大考古发现的工地作为“山东省公众考古基地”,并将公众考古的实施作为考古工地验收的加分项目。继续实施考古成果转化工程,出版考古科普丛书,制作重大考古发现数字化宣传片。充分发挥考古成果服务社会的能力,真正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