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青花釉里红喜鹊登梅纹盘赏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件乾隆青花釉里红喜鹊登梅纹大盘(见图),口径27.7厘米;盘面上画有四只喜鹊和几枝梅花,构图疏朗,喜鹊体形浑圆俊俏,各具姿态;梅干枝条笔直干脆,浓淡相间,梅花勾笔描线用笔勾勒,花心内点染釉里红;梅枝为一笔点染画法,线条恣意纵横。整体绘图给人以清雅素淡之感,表现出民窑瓷器纹样装饰用笔敢于恣肆的特点,而这也是官窑瓷所不具备的。美中不足的是,此盘有两处开裂,由锔钉修补痕迹。

 

  喜鹊登梅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梅花是春天的使者,喜鹊是好运与福气的象征。喜鹊作为纹饰出现在瓷器上大致在宋代,但清之前饰有喜鹊纹饰的瓷器不是很多,到清代喜鹊纹饰才广为流传,其中尤以喜鹊登梅纹较常见。

 

  釉里红的最大特点是烧制难度大,成品率极低。它是以铜为着色剂,在白胎上直接绘制各种图案纹饰,在上面施一层釉,铜在高温还原焰中发出了红色,所以名叫“釉里红”。釉里红系创烧于六百三十多年前的元末,流行于明初。也许是釉里红烧制难度大、成品率低的缘故,至明中期后便逐渐消失了。在雍正、乾隆期间,又推出了青花釉里红。所谓青花釉里红,是将青、红两种釉下彩绘于同一器物上的装饰,在透明釉的覆盖下,经高温煅烧而成,改变了以前只绘一色之单调,青红两色互相衬托,显得分外妖娆,令人赏心悦目。

 

  “锔瓷”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传统技艺。旧时,“惜物惜福”是人们的普遍观念,“锔瓷”体现的是一种勤俭持家的精神。而如今“锔钉补瓷”这项传统技艺,业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这只锔过钉的乾隆青花釉里红喜鹊登梅纹盘,纹饰寓意美好,“锔瓷”工艺精湛。此外,该盘口径之大并不多见,当属一件很有特色的收藏佳器。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