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首座慰安妇纪念馆馆长:携手留存两岸伤痛历史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由多幅照片组成的照片墙上,南京利济巷慰安所遗址的大照片被放置在显眼的位置,照片下方的玻璃柜里,放置着一块南京利济巷慰安所遗址的砖头。这不是在江苏南京,而是台湾首座慰安妇纪念馆里的馆藏资料。

 

  “慰安妇的问题不止在台湾。”台湾首座慰安妇纪念馆“阿嬷家——和平与女性人权馆”馆长康淑华28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那是两岸共同的伤痛历史。

 

  当天下午,一场由台湾高中生参加的慰安妇议题分享会在台北阿嬷家——和平与女性人权馆举行,十多位台湾中学生在历史教科书之外,一起分享他们对慰安妇议题的认知。

 

  带着无比屈辱的记忆,走过残缺、痛苦不堪的一生,“慰安妇们正在岁月中凋零”。康淑华说,我们有必要把这段历史保存下来,传递给下一代让他们知道。

 

  为保存历史,康淑华所在的“妇女救援社会福利事业基金会”筹划成立纪念馆,历经12年的周折,才在台北市大稻埕迪化街找到现址。

 

  尽管康淑华有意在馆内设置更多有关大陆慰安妇的史料,但目前馆内所呈与大陆慰安妇相关的史料确实不多。“台湾民众对大陆慰安妇的遭遇认知是很有限的。”康淑华说。她希望大陆慰安妇相关的影片能够到台湾来放映,希望有机会带台湾学生到大陆,跟大陆的学生一起交流,共同认知慰安妇被蹂躏的历史。

 

  康淑华一直在努力推动与大陆慰安妇议题的交流。阿嬷家——和平与女性人权馆与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多有联络,与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馆长苏智良是长期的合作伙伴。“在中国大陆已经有4座慰安妇纪念馆,我们是台湾的第一座,很希望未来馆与馆之间有更多交流。”

 

  来自台北中山女子高级中学的女生王厚筌表示,此前在台湾教科书中读到的慰安妇历史很少,此次交流让她了解到,慰安妇是亚洲很多受日本侵害过的国家和地区的伤痛,希望未来能够到大陆,寻访慰安妇的故事。“广东地区那个时候建立有慰安所,我想去寻访受害者。”王厚筌说道。

 

  康淑华从媒体报道中了解到,桂林市荔浦县有个叫韦绍兰的奶奶,被日军蹂躏后怀孕,还生下了儿子。她的儿子在孤独的世界里度过了童年和青年,如今年逾花甲仍独身一人。“有机会我一定去看看她。”康淑华说。

 

  据史料显示,日军在二战期间,强迫约40万女性沦为“慰安妇”,其中包括约20万中国大陆女性和2000余位台湾妇女。

 

  在纪念馆的后院,有一个树状的钢构雕塑,这是阿嬷家的生命树。“每个阿嬷都曾经是一位少女,她们怀抱梦想,后来梦想泯灭在日军的暴行中。”康淑华说,我们邀请更多的人,来浇灌爱与和平。

 

  在到达后院之前,观众要经过十多米长的照片墙,那里有穿着洁白婚纱开怀大笑的阿嬷,也有站在媒体前揭露日本罪行的阿嬷,相片上的她们,有些已经凋零,有的还在坚持,要求日本政府公开道歉赔偿。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