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睡莲》
人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是痛并快乐。对于艺术,很多人终身不孕,大多数中途夭折,能坚持到最后的寥寥无几。浸透在中西艺术的养分中,艺术的种子终于在吴冠中身上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实在是了不起。吴冠中又是我们这个时代少数几位敢说真话的艺术家,当年,与江丰关于抽象画的争论,他没有趋附;他的笔墨等于零的观点曾掀起狂澜,将自己置身于风口浪尖,却毫无退缩之意,而时年他已七十三岁;当他感到“一切艺术都倾向于诗,诗比音乐更富思想深度,更拨人心弦”时,早已人画俱老。
这幅《睡莲》不正是艺孕的结晶吗?看着清幽的莲花,多么像朗耀的天心,清净无为,那莲叶看似随手勾勒,笔墨韵致皆到天成,便把得一诗:
皎如明月醉塘中,碧叶青藤语自浓。
不屑人间枯索地,别开生面漫东风。
美得这样自在,这样沉醉,美得多么有魂魄!
吴冠中说“自己作画,一向探索形式之美,但同时竭力追求意境。”诗情难平,以画意填充;或如画境空灵之地,难穷的分明是诗。诗与画的邂逅,不必说谁先谁后,好似一对情人,仿若心有灵犀,是两种因子的异常碰撞,撞出了情韵,涌出了诗意。而这一方墨绿的池塘,谁又能说得清此间的个中滋味呢?白莲与绿水的默然相契,虚灵的水草与观者的心肠缠绕成了一体,长在彼此的心间,令我们荡开无尽的想象。“朴素之白托归绿叶,温凊之红将付波心”,那草绿、墨绿、翠绿的莲叶一层层地将这睡莲的柔情散发开来;这盛开的、侧显的,抑或含苞的荷花,真像多情的少女,欢快中带着清羞,娇嗔时已然怒放了。荷花蕊中的那一点暖红岂止是点睛之笔,更温暖了人心。这些都是绝佳的色彩之比,静而不俗,鲜而不艳。又不止如此,作者好像已将自己之朴素与生命之热切都投到了这白莲与水草之中。观此画如对君子,谦谦然而风雅之声早已默然成诵,令人肃然起敬。
中国的水墨艺术讲求一个静字,由静走向蕴淡的况味,吴冠中是深关其旨的。吴冠中的画里就有这样一种蕴淡,但蕴淡不是沉寂,更不是死静,而是充满了节奏和韵律。色彩、物形、线条之间的对比以及构图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的节奏,进而造成了丰富的韵律感。可以说,一张好的画,优美的韵律无处不在。
七十年代中期,吴冠中开始尝试水墨画的创作,从老师林风眠那里,他捧过了艺术燎原的薪火。在油画中探索民族化,在水墨中寻求现代化,最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有别于纯粹东西方各自艺术传统的新形式。这幅画于1976年的《睡莲》,可以明显看到吴氏水墨画探索初期东西方艺术观念融合的形貌。在这幅画中,油画造型的诸多因素还比较清晰地保留着,从用色、用笔到构图及视角的选择,无一不是,加之宣纸的渗化和写意的即兴效果,让吴冠中找到了一块能够自由抒写画艺的新天地。吴冠中对于自由的表达是强烈的,他的水墨画和油画一样,从不拘泥于细枝末节,以气韵生动为主旨,丰富的水墨层次、松灵的用笔、斑斓跳跃的小色块,令观者陶醉又新奇不已。蕴淡的画境中,我们找到了一方心灵的栖息之地。
作为吴冠中前期水墨画的代表作,《睡莲》早在1979年就经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可见吴冠中对这幅画的深爱之心。今得以在12月30日开槌的西泠秋拍中国现当代油雕专场再面世人,可以说,先生与我们画缘未了,希再续为盼。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