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雕菩萨石经幢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经幢是指刻有经文之多角形石柱,又名石幢。形式有四角、六角或八角形。经幢一般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个部分组成,主体是幢身,刻经文、佛像等。唐代开始出现,五代、北宋,经幢发展达到高峰,数量更多,形制更繁。元代以后,经幢建造渐趋没落。经幢的由来,根据《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中说:佛告天帝,若人能书写此陀罗尼,安高幢上,或安高山,或安楼上,乃至安置窣堵波中……若有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族姓男、族姓女,于幢等上或见,或与幢相近,其影映身,或风吹陀罗尼上幢等尘落在身上、彼诸众生所有罪业,应堕恶道、地狱、畜生、阎罗王界、阿修罗身恶道之苦,皆悉不受,亦不为罪垢染污。此等众生为一切诸佛之所授记,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是最常见的经幢之一。五代、宋金时期,经幢由单纯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发展到雕刻一般经文或佛像、菩萨等经幢,数量更多,形制更繁。这里介绍的四面雕菩萨经幢,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息陬乡东终吉村,经幢地面部分通高1米,通宽0.6米,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基座宽1.2米,大部分埋入地下,露出地面部分高约20厘米。碑身为四方形,四面分别刻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和地藏菩萨。菩萨像高60厘米,宽40厘米,均为阴刻,线条纤细秀丽,刀法圆熟,富流动感。在刻有观世音菩萨的碑面有“金代承安二年宣圣48代孙孔瞭立石”和“时康熙三年二月十一日重修”等落款。 金代承安二年为公元1197年。该经幢由孔子的第48代孙孔瞭所立,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佛教盛行的状况,流风所及以致连孔子后裔也加入了尊崇佛教的队伍。该经幢对研究宋金时期佛教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实物价值。另外,该经幢雕刻精美,菩萨形象栩栩如生,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